对比印度对华进出口后,印媒得出结论:两国经贸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此前莫迪一直提倡“自力更生”运动,呼吁民众抵制中国产品,希望以此帮扶印度本土企业长大。为此,印政府甚至还禁止了中国数十款APP,想让民众对中国手机转身。但事与愿违,印度民众依旧喜爱中国产品,并且中国品牌手机在印度销量大涨。近日,在对比完印度对华进出口之后,印媒得出一个结论:印度似乎变成“中国殖民地”了。据环球网4月1日报道,印度媒体近日刊发一篇文章,表示尽管印度近几年对华出口增加,从中国进口减少,但该国贸易进出口依旧不平衡。因为印度主要出口低价值原材料,进口高价值制成品,所以印媒称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就像印度独立前与殖民统治者英国的关系。通俗点说,印媒就是认为两国经贸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虽然印度与中国的贸易确实不平衡,但是印媒所谓的其成为中国“殖民地”确实夸张了,并且此言还带有一丝“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殖民地是指被他国统治,没有主权和独立权的地区。殖民地在帝国主义阶段尤为常见,历史上,英国就曾殖民统治过印度。但是中国可从未侵犯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主权,而造成严重的贸易逆差根本原因还是在印度自身,所以这个锅中国可不背。
印度面临着严重的贸易逆差,这让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究其根本,印度目前的进出口现状还是与其制造能力有关。要知道,印度的制造水平技术落后,而“中国制造”质量好,且成本低,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众自然不会选择印度产品,而是青睐从中国进口的货物。
在莫迪高喊“抵制中国产品”的口号时,新德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有增无减。所以就算莫迪的“自力更生”运动想法好,但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一刀切的方式反而不能达到其目的。现如今印度政府也幡然醒悟,明白其不能拒绝与华合作。在后疫情时代,新德里要想重启经济,就必须对华开放,依靠外资力量让该国经济重回正轨。在中印边境局势降温之后,印政府已经慢慢放开对中国投资入印的限制,其对华态度也软和不少。
虽然印政府不再一味的限制中企投资,但莫迪也并未就此放弃对华脱钩计划。近日,有印度官员透露,印政府为了扩大电子产品供应链,计划给所有在印设立半导体制造厂的公司奖励10亿美元,就是希望在电子和电信行业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莫迪的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国,以此削弱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和地位。
但即便如此,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以及该国贸易逆差的现状并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777亿美元,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规模达587亿美元,印中之间的贸易赤字近4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鸿沟,印方恐难以填平。
再加上印度国内疫情形势并不乐观,近日该国疫情再次抬头,颇有反扑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印度要想发展制造业是难上加难。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印度本土企业长大起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印度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也不可能割断。曾有专家指出,即便莫迪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实施四、五年,印度制造能力得到提升,印度也依旧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