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外籍专家携带老鼠出境,海关受阻,牵出核武间谍案
核武器,一直令人闻风色变。
千年的文明累积,百代的繁衍生息,在核武器的面前,都不堪一击。不仅如此,核武器经过之地,也将留下许多年的影响。
当年“胖子”和“小男孩”爆炸之后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就混入雨水之中,在长崎和广岛下了一场末日般的“黑雨”。
时至今日,当地土壤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区。
这种毁灭性质的武器,自然一直被诟病。只是力弱不足以谈和平,拥有核武器,是一个国家捍卫自己领土的本钱。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霸权主义、极权主义的镇压意图,即使国家并不富裕,毛主席周总理那老一辈的领导人也毫不吝啬科研上的投资,坚决发展新中国的核工业。
当时,一句话下去,大量的尖端人才埋头于大西北的风沙之下,在核试验基地研制核武。
国家机密,自然要严防死守。我国公安人员就曾经识破过间谍的阴谋,用良好的周旋手段,保护了国家的核计划。
“老鼠”特务
时间回到1967年,广州的白云山国际机场。
负责进出境出口的海关人员林华,正在照例履行职务,对经过的人员进行检查。
一架架飞机起起落落,乘客来来往往,林华都没发现什么问题。
但是林华一直是个认真负责的员工,并没有松懈下来,依旧仔细观察着从身边经过的乘客。
他察觉到,一个持英国护照的人似乎神情不太对。对于这个人,林华就检查得更加细致了一些,果然发现了对方试图藏匿的两只老鼠。
老鼠?什么人会携老鼠过海关?
林华警惕起来,扣下了这个人,并向他的上级广州海关,还有外贸部外事局,如实汇报了他的发现。
因为每天的乘客实在太多了,起初,海关并不重视这件事,认为两只老鼠还能翻腾起什么大波浪吗?不过是宠物或者恶作剧罢了。
不过,有一个人却不这么想。
这个人就是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专项负责外贸系统敌特侦察的张文奇。
张文奇年纪不大,三十几岁,外貌看起来也不太沧桑,对于“专家”这个名头来说,似乎有点太年轻了。
但事实上,张文奇有着惊人的敏锐力,还有丰富的侦察经验。
出于事件的直觉还有多年来的经验,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张文奇就有了自己的猜测。
老鼠在我国被称为“四害”之一,是个人人喊打的小东西。但是正因为它身体小,总可以藏匿在黑暗里、角落里,滋生不尽。要在老鼠身上藏匿什么东西,一般也是难以发现的。
张文奇不认为这件事可以轻易置之。
于是,他进行了一系列精密的部署:首先通知海关保卫部门,将两只老鼠和携带者分别扣押,但又不必表现得过于紧张,最好让这个人觉得只是要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检查。
另一方面,他派人立刻将这两只老鼠暗中送往广州市卫生检疫局,进行检测。
检疫部门最后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的两只老鼠身上,均沾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
而进一步的化验鉴定又显示,这里的放射性物质具体数据,与当时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的放射性数据相匹配。
那么,这两只老鼠,很有可能就来自西北核试验区,那个不能轻易提起的机要重地。
这一份调查报告被迅速递往北京市公安局。
而那个携带老鼠出境的人,经身份核实,正是任职于我国兰州化工公司的化工专家,乔治·瓦特,现系英国籍。
刚好最近,外交部批准他的夫人来华访亲,并批准他的夫人回国后,他继续去香港休假。
当时的中英关系比较紧张,如果瓦特是他国派来的间谍,也不能贸然行动,否则风波大起,于外交上的国际关系很不利。
老领导出山
张文奇只让人通知乔治瓦特,说对老鼠的检测还没结束,等结果一出,就会允许他出境。
但这种话术只是权宜之计,按理说,简单的检测能多久呢?继续把人扣留下去,根本没有合适的理由了。
但对方很有可能是身负任务的间谍,尽管已经被暴露在监视之下,但是目的还不明,如果行动不慎,将其放走了,那么后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张文奇是个侦察专家,却并不是谈判专家,局面到了这里,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还没有新的线索。形势严峻,情况紧急,张文奇却拿不定主意,不由得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领导却下达了指令:绝不能放人!
老领导名叫杨奇清,是公安部的二把手,虽然年过半百,但依旧精神矍铄,神态威严。
杨奇清
了解情况之后,他立刻将张文奇叫过来,和他进行了针对这件老鼠间谍案的一番讨论。
张文奇也知道不能放人,“但他去香港度假,是经过外交部批准的,我们如何留下他呢?”
杨副部长曾与敌人周旋日久,如今宝刀未老,稳坐椅上,沉着道:“让他留下又如何?既然是来到我们国家的人才,就让他配合工作,他难道还能拒绝吗?”
但是,杨奇清也嘱咐说绝不能打草惊蛇。
“他一定会在某个地点与人交接,”张文奇皱眉分析道:“如果是香港,对他们来说,是夜长梦多。很有可能,就是他夫人来看他的时候,他们之间会秘密传递什么。”
杨奇清点头赞许:“好,那我们就稳住,让他按照原计划进行他的任务。”
没多久,周总理方面也给出了回复,同意张文奇提出的计划。
敲定了瓮中捉鳖的计策,背后有人支持,张文奇心中总算落下一块大石。
轿车风云
这一天,到了计划中收网的日子。
张文奇乘车前往机场,心中紧张,感官反而更敏。
他坐在小轿车里,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颠簸,就在汽车拐弯的时候,他忽然福至心灵,向司机大喊道:“停车!”
司机也是他的老伙伴了,有默契在,连忙踩了刹车,还没等车停稳,两人就打开车门,一前一后从车里扑了出去。
在地上滚了几圈之后,就见小轿车的车胎轰响几声后爆炸开来,小轿车也歪歪扭扭,冲撞出去了。
张文奇惊魂未定,却没忘了大事。他知道,瓦特夫人下午就要离开机场回国,很有可能是携带着从丈夫手中得来的机密。
他连忙和司机控制住汽车之后换上备用轮胎,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备用轮胎也不好用。
看来是有人刻意要把他们留住,这反而更证明有人心里有鬼。
这段前往机场的路比较偏僻,没什么车经过,有也不会随便在陌生人面前停下。张文奇一面吩咐司机尽量就近调车,而张文奇则在路边等待拦截车辆。
眼看还有四十分钟,瓦特夫人的飞机就要开走了,张文奇不由得在秋日残存的暑气里急得满头大汗。
但这个时候,张文奇就看见远远的道上悠哉悠哉骑来了一辆自行车。
只见自行车上飘着一件大红背心,张文奇眯起眼睛,离近了才看清,原来“红背心”是个白乎乎的小年轻。
红背心身上肉嘟嘟的晒得发红,呼哧带喘地骑着,脸上倒是一派美滋滋的。
红背心也看见了掐着腰站在路边的张文奇,还有他旁边停着的坏掉的小轿车,好奇得眼睛滴溜溜转,竟然还放慢了骑车的速度,绕着张文奇转了一圈,脸上竟然有些好奇又幸灾乐祸的表情。
张文奇这边正着急呢,看着他却是又好气又好笑。他自己咧嘴一笑,假装招了招手,“嘿,小伙子,看什么呢?”
红背心看了看他的小轿车,傻乐了两下,却没搭话。
张文奇却有了主意,他靠在轿车上,也不再着急了,气定神闲地和红背心搭讪:“嘿,我在等人呢,你陪我唠两句?”
他还顺手拍了拍轿车里的椅背,“上来坐坐?”
红背心一听就双眼放光,停下了自行车,凑到了小轿车旁边看,见张文奇伸手邀请,连忙乐不可支地坐了进去,东摸摸西看看。
张文奇见这尾小红鱼儿上钩,也乐了。
他歪着头看着红背心,“小伙子,你在这里好好玩,我有点急事得先走。你的自行车借我一用,回来还你!”
事急从权嘛!
红背心正觉得新奇,摆摆手让他走了。于是张文奇飞快地跨上了自行车,蓄满了劲儿往机场方向骑。
甩开了小红鱼,还得追大白鱼呢!
一网打尽
张文奇到机场的时候,瓦特已经和夫人分开,瓦特夫人也在准备登机。
若是再晚来一段时间,可就拦不住瓦特夫人登机了。
张文奇松了一口气,镇定地指挥人把瓦特夫人“请”到一旁,搜出了发报机和胶卷。关于我国核武研究的实验基地信息,也藏在了她的身上。
这些 ,就是瓦特等人有意窃取我国机密的证据了。瓦特的特务身份,终于被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有了证据,接下来的一切就变得容易了。
对搜出来的证据经过一番分析,终于得出了最后结论:瓦特携带老鼠过境,就是试图通过老鼠身上的放射性物质数据,测试我国西北地区核试验基地的试验数据,从而最终窃取我国最高层的机密。
原来,自从我国秘密开展原子弹研究后,一些不友好的国家就蠢蠢欲动了,意图侦察我们的情报。这还只是他们计划中的一步,后面一定还跟着连环计。
果然,瓦特暴露之后,沿着他的线,张文奇发现了另一桩隐藏的间谍案。
兰化公司里,除了瓦特,还有一名来自异国专家特鲁茨·封·许林德,也在同时期内申请回国,同样预备从广州出境。
在许林德携带的行李中,发现了被塑料袋密封起来的的白色毛巾、手帕,送检之后,鉴定结果显示正是我国西北基地原子弹爆心附近的尘埃。
有了尘埃样本,就可以间接测试我国秘密研制的原子弹当量及原料成份。
这两桩间谍案,背后的阴谋都是一样的。
但只要掌握了这些证据,敌人的阴谋将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为了获得更高层的批准,以控制住更多的异动,张文奇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杨奇清副部长,杨奇清又为他迅速拨通了周恩来总理的电话。
通过电话线,周总理温和却铿锵有力的声音传了过来:“你们辛苦了,要把案子搞到底,配合外交战线、外贸战线的斗争,祝你们争取更大的胜利。”
听着周总理对他的嘉许和鼓励,张文奇多日来风尘仆仆的奔波辛苦,即刻化作了乌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核武研究不易,但在无数人的努力和守护下,我国首颗原子弹、氢弹的发射声终于在神州大地上响彻云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