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进出口成绩喜人 为推动外贸“量稳质升”开好头
本报记者 邵志媛报道一季度外贸进出口优异的“成绩单”,振奋了市场信心。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25.3%和20.5%,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态势。
进出口同比增近3成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47万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对于一季度进出口能够取得如此喜人成绩,安邦智库研究员魏宏旭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表示:“主要还是在疫苗接种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外部需求得到释放。同时,供应方面,疫情给全球的生产和供应带来紊乱,而中国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生产恢复的情况较好,所以出口增加较快。同时,增速较快还有去年低基数的原因,毕竟去年1季度,国内受疫情影响较大。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的恢复,对于进口而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需求也在提升,推动了进口的改善。”
李魁文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势头,为今年全年外贸“量稳质升”开了一个好头,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有几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贸易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二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促进了外贸发展;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也助推了进口增长。
“一季度出口增速好转,主要是海外需求旺盛,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且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在荣枯线之上继续上行。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上行,CRB指数同比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受美元指数上行,且1-2月制造业PMI下行的影响,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一定程度上利多出口增速。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一季度的出口增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从3月当月来看,出口表现不弱,进口更是超出市场预期。同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3月出口同比增长20.7%,进口同比增长27.7%;按美元计价,3月出口同比增长30.6%,进口同比增长38.1%。
进口方面,“3月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38.1%,同比增速创近三年新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唐建伟进一步分析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海外供给增强。随着疫苗快速上市接种,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和服务业复苏势头较好,海外供给增强,全球货物运输系统以及海外就业恢复。二是我国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我国3月制造业PMI达51.9%,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3.9%,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加快,制造业景气回升,企业补库存需求明显增加,推动进口需求旺盛。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仍快速上涨。3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并未减弱,其中布伦特原油从1月初的51.09美元/桶升至3月末的63.91美元/桶,进口铁矿砂价格指数从1月初589.19点升至3月末605.7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是导致我国进口额增加的重要因素。
外贸质量效益正稳步提升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数据比较好,这是国内国际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透过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外贸在贸易主体、国内区域布局、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式、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在持续优化,外贸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李魁文说。
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比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3.5%,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李魁文表示,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提升,进出口3.95万亿元,增长42.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7%,比去年同期提升4.4%,民营企业出口的家用电器、电脑、医药材及药品等商品增速均超过70%。
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一季度,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41.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8.4%,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品进口增长162.5%。李魁文表示,这些数据都体现了我国外贸在贸易主体、国内区域布局、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式、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在持续优化,外贸发展质量在稳步提升。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业态,今年以来延续了去年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成为外贸稳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据初步测算,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出口2808亿元,增长69.3%。
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外贸质量效益,提振企业信心?
魏宏旭指出,保持国际贸易和市场格局的稳定,建好大环境。如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对于各方都是有益的,对外贸企业发展无疑有巨大的帮助。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方面最重要是要管理好汇率风险,在汇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防止“赔本赚吆喝”的情况。企业最重要的还是加大技术投入,实现转型升级,保持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
外贸稳定增长任重道远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外贸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这一趋势有望维持,但具体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李魁文称。
李魁文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有所反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比如说,近期苏伊士运河“被堵”等突发因素对国际贸易物流时效带来了短期影响。此外,去年二季度我国进出口环比去年一季度增长16.8%,去年这个基数显著抬高,客观上对于今年二季度外贸增长带来了挑战。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运行有利因素较多,但外部挑战也不少,外贸稳定增长依旧任重道远。
对于进出口的走势,市场也是密切关注。
魏宏旭指出,在今年内,随着疫苗普及的不断提升,全球经济处在不断恢复之中,外部的需求会保持比较旺盛,因此,外贸总体上,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会比较乐观。另外,长期来看,RCEP如果明年落地,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乐观前景。
对于二季度进出口的走势,唐建伟向记者预测指出:“出口方面,虽然疫情仍有反复,但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修复,制造业和服务业复苏态势明显。同时美国、欧元区等加大财政刺激,海外旺盛需求将继续支撑中国出口增速。但随着欧美经济复苏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形势企稳,预计我国出口替补效应或将有所收敛,叠加基数效应减弱,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将低于一季度。”
“进口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政策,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短期不会减弱,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也将进一步带动进口需求,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一定程度上也利好进口,预计进口全年将保持高增。”唐建伟说道。 (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4月17日2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