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 新业态新模式焕发外贸企业发展新动能
文/图 宁婧 张进刚 郭鹏飞日前,国新办就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在各有关部门、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外贸是极不平凡、成绩斐然的。从整体数据来看,去年货物进出口是32.2万亿元,增长1.9%,数据展现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第二方面是外贸的规模和国际份额创了历史新高。第三方面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2021年外贸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将坚决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
王文涛进一步指出,疫情以后,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市场采购2020年出口7045.4亿元,增长25.2%,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说明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为今年稳外贸作出贡献。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一艘货轮靠泊在码头装卸货物。
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
针对今年外贸形势,王文涛分析指出,从需求来说,新冠肺炎整个疫情的情况还有一些起伏,不明朗、不确定,所以对今年外贸形势的判断依旧是严峻复杂。“从供应链、产业链看,影响稳定的因素依旧在发展,我们将坚决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商务部提出的稳外贸措施为促进外贸平稳回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稳定生产和经营。对重点外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针对性地解决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运营成本,稳定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稳订单和稳预期。政策措施通过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复工、促进通关便利化、鼓励出口转内销、鼓励线上商务活动开展等,帮助外贸企业稳定了订单,在推动外贸企业复工的同时,提升产能利用率,稳定了外贸企业的发展信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进一步加强国内营商环境改革、推动自贸试验区开放政策落实落细、促进贸易便利化等,为外贸企业经营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稳定外贸基本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面临的矛盾还比较多,欧美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快速恢复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因此,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依旧会面临一些外部挑战。
▲在山东港口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一艘满载出口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出港口。
对于2021年应当如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王文涛认为,首先,继续加强政策支持。为此商务部将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定期听取外贸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呼声,比如解决国际物流不畅、物流成本偏高问题,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抓好抓实外贸信贷的投放,再比如支持外贸企业稳岗扩岗等。
其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王文涛强调,要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新认定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还将建设一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进口规模,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最后,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今年将办好第四届进博会、2021服贸会,还要用好广交会以及首届消博会这些重要的展会平台,为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做贡献。
“我们还将加强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海外仓的升级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我们还将与更多的贸易伙伴,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的工作机制,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王文涛表示。
新业态新模式为稳外贸作出贡献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编制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双品网购节”等消费升级平台,丰富网上消费内容与场景。并深入发展农村电商,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推动实施“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的新基建,扩大电商进农村的覆盖面,助力农民增收。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高速轨道吊来回穿梭,集装箱堆场一派繁忙。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新冠疫情和电子商务》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更频繁地使用网络购物,而中国是网购增长强劲的市场之一。
商务部数据也显示,2020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增长14.8%,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钱克明还表示,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指导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赋能。还要深入发展农村电商。
对此,庞超然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以及外综服等贸易新业态等方式,推动向当地市场深度进军,努力直接对接终端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出口转内销,用足用好国内市场发展潜力,保障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认为,在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因疫情影响而出现显著回落的情况下,考虑到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强劲复苏,预计2021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有望达到10%-15%;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自动导引车忙而有序的来回穿梭。
报告还认为,2020年,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疫情对不同领域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明显不同,使得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办公、交通出行等需要通过线下活动完成交易闭环的市场规模同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9.8%、26%和15.7%;生活服务领域同比下降6.5%。
报告进一步指出,共享型服务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提升经济韧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从共享型服务的发展态势看,2020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36.2%,同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16.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6.7%,同比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2020年人均在线外卖支出在餐饮消费中的占比达16.6%,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人均网约车支出占出行消费比重为11.3%,与去年基本持平。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费中的占比4.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