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卫士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神技能”?走近4位海关党员代表
十几秒通关时间如何发现可疑走私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如何守好第一道防线?身处海拔5000米“生命禁区”如何护好国门?5月19日,4位身穿白色制服、胸戴党徽的海关党员代表来到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述他们作为“国门卫士”不为人知的一面。海关党员代表亮相中外记者见面会。潘珊菊摄影
十几秒揪出走私犯罪嫌疑人
“海关官员哪来的‘神技能’?”这是高延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他说“哪儿有什么火眼金睛,这些技能的产生是一点一滴日常积累过来的。”
高延军从1999年7月起参加海关工作,22年一直在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旅检现场从事进出境旅客海关监管工作。在工作期间,负责打击走私违规、口岸卫生检疫、服务旅客通关。
据其介绍,他的团队曾查获旅客利用机械零件走私海洛因13公斤,在联程航班上查获旅客利用奶粉罐走私可卡因24公斤,查获了国际过境旅客走私可卡因4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创造了北京海关旅检渠道打击毒品走私的多个重量之最。
“现在旅客通关时间越来越短,旅客进入到海关航站楼进港的海关通道到离开,在我们眼前停留时间只有十几秒,但这十几秒钟往往成为我们打击走私犯罪的关键时刻。”高延军说。
高延军现场举例如何发现旅客走私海洛因13公斤,他回忆,当时这名旅客在通关时,引起他们怀疑的第一个疑点就是他的手,当时这名旅客拎着一个手提旅行包快步通过现场。
“大家都出过差,一般的旅行包带一些随身衣服、会议资料或者相关材料,但是这个旅客手上青筋暴露非常明显。”高延军说,他的包的重量远远有异于正常商务旅客的情况,所以海关人员对他行李进行过机开箱查验,最终查获夹藏在三个大轴承里的13公斤海洛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高延军身处在进出境旅客海关检疫的第一线。虽然每天面临的风险很大,但是越有工作风险,海关越要把牢国门第一道防线,“如果我们能够多做一些、多努力一些、多付出一些,就能够减少一分病毒传播机会。”高延军认为,站在国门前,身后是祖国,海关人员在这里拦住了风险,就是为人民保住了平安。
去年3月初,北京市决定把T3D航站楼划设成专区,集中停靠入境高风险航班,目的是为了有效防范输入风险。接到任务后,高延军与8位同事主动请缨,组成突击队,进驻到了T3D。9个人进入到T3D之后,全部分到了不同的岗位上,有管通电的、有管通网的、有管协调设备设施进场的、有管办公家具摆放的、有管流程设计的、有管标识张贴的,历时72小时完成了4000多平方米场地的改造,实现了入境人员专区检疫、闭环管理。
“T3D专区为首都疫情工作贡献了力量,同时也成为了全国各大口岸疫情防控专区建设的标杆。”高延军说。
疫情期间开辟ECMO“零等待”绿色通道
张宏来自于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域。张宏以建设者的身份全程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创新制度的设计和推动工作。
见面会上张宏展示了一本小册子,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首批海关创新制度的图册。图册内收集了21项改革举措,涉及到简政放权、通关便利、保税监管、税收征管的领域,包括事后的稽核查的管理过程。
如今,从国务院已经公布的六批138项全国自贸试验区的推广制度当中,海关贡献了61项,上海海关贡献了32项。
他说,“我们的创新制度是不‘种盆景’、要‘种苗圃’。看着我们在试验田种下的颗颗种子,如今在更广阔的天地播种、萌芽、开花、结果。”
抗疫期间,张宏带领同事帮助ECMO医疗急救设备“零等待”出区,为各类通关物资开辟了一条“零等待”的绿色通道。当他与同事们得知外高桥保税区即将要进一批ECMO时,第一时间启动了相关预计预案,针对商品检验建议问题,提出了“预检验”模式,即在货物进入到外高桥保税区,在进境备案状态下海关就开始检验和下库核查,企业同步开展进口报关,审核以后即可马上出区。
“ECMO到达海关后,海关官员们仅用2个小时完成全部通关手续,大大缩短各类物资的通关时间。”张宏说。
在国门一线,张宏与同事们与百姓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帮助百姓解决进出口难题。
在今年4月底,保税区内有一家企业向海关求助,他为了参加上海开展的“五五购物节”,要进口一批红酒,这批红酒和相关企业也是第一次踏足中国市场。企业经过两次航班的变更,那红酒才登上了飞机,抵达上海的时候,比原计划晚了一周。
按照正常流程,从企业申报到检验检疫证明签发到正式销售,需要一周时间,就会错过购物节。张宏与同事们得知后,急企业所急,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了进境手续,并指派专人到仓库指导企业规范加贴中文标签,货物随到随查,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就办结了进口手续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签发,使得这批红酒成功赶上购物节。
高温天集装箱一蹲就是两三小时
夏纪在2008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录加入了海关队伍,2011年起在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工作,主要负责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监管的工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同年,成都首列中欧班列驶出青白江铁路口岸,此后,夏纪成为了这支“钢铁驼队”护航的海关人,每天都在和班列、集装箱“打交道”。
夏纪的故乡在四川攀西地区,那里是重要早春蔬菜生产基地,因为物流运输困难,这些优质的农产品迟迟闯不出市场、叫不响品牌。
针对这种情况,夏纪与同事跟当地的政府和企业、班列公司共同商定了物流方案,解决了运输蔬菜恒温恒湿集装箱运输、申报、监管的问题,抓住俄罗斯市场的蔬菜供应窗口期,发挥比其他蔬菜产区早两到三个月的优势,支持攀西蔬菜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出口。
“就在首票蔬菜出口的那一天,在我验放的15个集装箱里装了160吨来自故乡的彩椒和西红柿,都是当季的农产品。”夏纪说,如今除了蔬菜,四川的花木、茶叶、猕猴桃,也在通过中欧班列出口使越来越多的四川特色农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夏纪的工作中尤其特殊的一项是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抓虫子。藏在集装箱里的苍蝇、蟑螂、蚊子一旦入境极有可能造成虫媒传染病传播,对生物安全构成威胁。他与同事们经常为了截获这些病媒生物,在集装箱里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夏天箱内温度经常60度以上,两三分钟就汗流浃背,衣服从里湿到外。
“我们经常这么想,国门守住了,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夏纪说。
四五千米海拔工作“国门总要有人守”
马艳辉是一名“90后”海关党员代表,今年是她在红其拉甫海关工作的第7个年头。
红其拉甫海关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一线工作点海拔5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全年无霜期只有82天,年平均气温零下2度,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2%。
海关所处的红其拉甫口岸是中国对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重要。
马艳辉在2014年跟随爱人主动申请来到了红其拉甫海关工作。到红其拉甫海关的皮拉力旧址的时候,边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关员宿舍中都配备了弥散式制氧机,和净水设备。但是外在的生活环境依旧艰苦,她和同事还是需要每天经受着胸闷气短失眠带来的困扰。
“很多同事早早患上了高原病,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记忆力率衰退的现象。”马艳辉说,红其拉甫的每一个人在来到这里之前,其实都很清楚做出这个选择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但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扎根帕米尔高原。”
在马艳辉和同事看来,选择这里,不光选择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体现人生价值道路。“就像前辈说的,国门总要有人守的,我们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能丢。”
实习生陈萌 南都记者潘珊菊发自北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