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长见证上海自贸区改革 从“2下2上4敲章”到“0下0上不敲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璐 北京报道张宏,来自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域。
5月19日,中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张宏围绕“当好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创新制度是不种盆景、要种苗圃”
现场张宏带来了一本小册子,而这本小册子上记录的就当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首批海关创新制度的图册。“这里面,收集了一共21项改革举措,涉及到简政放权、通关便利、保税监管、税收征管的领域,包括我们事后的稽核查的管理过程。”以建设者的身份全程参与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创新制度的设计和推动工作的张宏很骄傲。
张宏介绍,这些措施当中,有些是一些非常首创的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如先进区、后报关,比如随附单证简化,再比如取消了通关单的验核,企业的自律管理、“三自一重”等等。”
回忆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创新制度的设计和推动,张宏总有讲不完的话,“我们不仅推动创新改革,衡量一个自贸区是否成功,我们的创新制度是不种盆景、要种苗圃。”
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考察调研,到了张宏所在海关服务窗口。张宏回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了我们关于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情况,并专门询问我们海关,这些制度能不能在全国复制推广,我们坚定回答:“能”。”
正如张宏坚定的回答,从国务院已经公布的六批138项全国自贸试验区的推广制度当中,海关贡献了61项,上海海关贡献了32项。“看着我们在试验田种下的颗颗种子,如今在更广阔的天地播种、萌芽、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一名参与其中的共产党员深感自豪。”
解决困难:从“2下2上4敲章”到“0下0上不敲章”
自贸试验区刚刚成立的时候,业务量猛增,货物卡口经常大排长龙。张宏回忆,“我们及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到实地进行调研。”
调研后发现,原来司机需要拿着纸面单证“2下2上4敲章”来办理手续,最快的时间也需要6分钟。“问题症结找到了,该怎么办?”张宏和团队成员发动头脑风暴,参照高速公路ETC,用智能化的手段来推进改革,用科技来替代人工,提高通关的效率。
思路有了,但面临的困难还是非常大。“我们一些过卡数据,包括集装箱箱号识别,也包括货物的数据,需要进行逻辑的比对和校验,也需要自动采集,更需要卡口的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张宏介绍,因为需要在不影响卡口正常运行的前提之下,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就好比我们开着车换轮胎。”
身为党员,张宏和团队成员没有退宿,“有的党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续在卡口蹲守了5天5夜,有的党员身兼数职,日常在工地上巡逻,既当施工员又当监理员,更当设计师。”短短两个月,在不影响卡口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张宏和团队成员全面完成了升级改造,从原来的“2下2上4敲章”的人工作业模式变更为了“0下0上不敲章”自动过卡。
“卡口的拥堵现象不见了,通关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是我们自贸试验区新速度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渗透着我们党员骨干的心血和汗水。”
所有的进步,背后必然都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张宏和他的团队同样如此。张宏介绍,这些年我们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针对在通关环节中堵点和难点问题,依靠改革来推动提高通关效率,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区内企业在税款支付、信用管理、通关便利、保税监管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帮助。
他举例,在保税区开展关税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发挥关企协调员作用、推进了AEO企业互认,也开展了无陪同查验模式,推出了疑难报关单窗口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对我们提高通关效率提升的非常明显。”在大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2020年上海保税区的整体通关时效比2017年整体压缩了52%和83%。
自贸区改革企业通关时间压缩近80%
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张宏和团队成员还坚持让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张宏举例,以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改革为例,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前提之下,提供多元化的通关模式,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模式,有效的降低通关成本和时间。“我们区内有一家企业是从事汽车零配件分拨业务的公司,原来从海运进口到港到放行需要通关时间50-60小时左右,自从采用了提前申报模式,通关时间不到10小时,压缩了近80%。”
成果虽已显现,但改革创新仍在继续。“下一步,海关还要按照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管理,用大数据实现安全,用大数据实现便利,用大数据实现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打造最具有竞争力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与我们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区内企业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更好的服务新发展格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