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20131420 发表于 2021-5-27 18:20:51

从进出口海关统计看上海市外贸发展历程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带和沿江开发带的T型结合部,拥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埠和最为富庶的区域之一。



上海贸易起步从南宋时期开始,沿黄浦江码头形成了商船云集的局面,随着元、明、清时期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国际商埠。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国际贸易基本停滞,中心位让位于香港。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集中在毗邻港澳台的珠三角和闽南地区,上海对外贸易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各年进出口总值都不足百亿美元。直到1990年,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为起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始向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地区转移。



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产业配套、高效的政府服务以及政策的东风,上海市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据海关统计,上海市进出口规模从1985年的54.3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036.3亿美元,累计增长92.7倍,在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值中的比重由7.8%攀升至10.8%。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致分为以下6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9年):酝酿积累,蓄势待发。这一阶段国家改革开放的重点在广东地区,上海对外贸易虽有发展,但步伐相对滞缓,1985至1989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值都不足100亿美元,年均增长仅13.9%。

第二阶段(1990-2001年):迎来机遇,实现超越。以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为起点,上海进出口步入高速长大通道。1992年,上海市进出口站上第1个百亿美元台阶,达到116.7亿美元;2000年,进出口超过500亿美元,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8.2%提升至2001年的11.9%,并于1998年超越北京,成为仅次于广东的全国外贸进出口亚军。

第三阶段(2002-2007年):突飞猛进,发展最快。入世以后,上海迎来进出口发展最快时期。2003年上海市对外贸易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123.4亿美元;到2006年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第2个千亿美元。这6年年均增速达到31.2%,占全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由11.7%提升至13%。



第四阶段(2008至2011年):危中寻机,重拾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值出现入世以来首次同比下降,降幅达13.8%,但仅用1年时间即恢复增长。2010年、2011年,上海市对外贸易连续突破第3个、第4个千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3689.5亿美元、4375.5亿美元。

第五阶段(2012-2017年):调整优化,再创新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经济外向型程度高于全国平均,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改革创新也早于全国,国际经济变动的趋势和改革调整的“阵痛”也率先出现。2012年,在全国外贸总体增长6.2%的背景下,上海市进出口逆势下降0.2%,2015年至2016年,更是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连续2年同比下降。为应对对外贸易的波折,上海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形成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一扫此前2年连续下降的阴霾,在2017年重回增长通道,达到47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也由2013年10.6%的谷底恢复至11.6%,列全国各省市排名第3位(仅次于广东、江苏)。



第六阶段(2018-2020年):应对摩擦,抗击疫情。2018年美国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试图采取极限施压方法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造成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活动明显萎缩,全球经济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对我国经贸带来深刻影响。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上海没有退缩,通过采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链补链的多项措施,推动外贸稳步复苏。在双重压力下,2020年上海进出口同比增长2%至5036.3亿美元,增速高出全国进出口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海海关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全方位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推动“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实现跃升,为上海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姚轶凡,通讯员陈炜

编辑:金晓英

责任编辑:向晓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进出口海关统计看上海市外贸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