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广州海关发现两只可疑老鼠,侦查员调查后牵出一桩大案
在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时期,美国作为一个发战争财起家的强国,为了阻止中国,曾不止一次地叫嚣要用原子弹炸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等中央机关和军事基地。1958年炮击金门时期,美国向台湾的蒋介石一派承诺,会对解放军使用核武器。
以上两次威胁美国在说的时候是中气十足,可一直到整件事结束,都没见过他们把原子弹运到飞机上。
不过经过这两件事,让中国的领导人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核武器对于国家发展来讲,虽然不一定有用,但必须存在。正如那句话:“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一旦发射,原子弹就失去了意义。”
于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毛主席下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研制出原子弹。
在没有相关数据和技术的情况下,想要凭空制造出杀伤力非常大的原子弹,无疑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斗争,但那些前辈们都克服了下来,他们在如山的稿纸和资料里用算盘算了两年,终于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在中国的新疆罗布泊试验区,爆炸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即便后来美国称这一天是多么的黑暗和悲哀,纵容约翰逊极力诋毁中国核武器非常糟糕。
核爆炸
但这枚原子弹所爆发的力量,实际上却远远超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威力。在爆炸后不久,美国曾偷偷派侦察机前来观察,在得到这一消息后,那些美国政客在心惊之余,对中国原子弹的数据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为了获取中国原子弹的数据,美国先后派出不少间谍前往中国重要的地区进行探索,但大多都无功而返,后来美国学聪明了,利用其他国家作掩护,将间谍安插在中国境内。
也因此发生了1967年那场,在广州白云山国际机场发现的间谍事件。
小小老鼠暗藏机密
1967年,正如往常一样,负责海关检查的林华在广州白云山国际机场对登上飞机的乘客进行检查。
就在他正检查一名拿着英国护照的外国人时,发现对方带了两只老鼠,对于这种随处可见的生物,很少有人会随身带着。林华心生疑窦,于是便多问了一句,“你是做生物解剖的吗?还带着实验鼠?”
外国人连忙摇头,“我是刚从兰州回来,怕他们饿死了,就顺手带过来了。”
从兰州专门带只老鼠从广州出境?这隔了大半个中国的飞机行程,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功夫?
一连串的疑问让林华忍不住开始怀疑这个外国人,为了安全起见,他立刻将这件事向广州海关及外贸部外事局进行了汇报。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外事局的人也觉得此事有蹊跷,便转到北京市公安局负责外贸系统敌特侦查那边,向张文奇进行了汇报。
作为曾经破获过多起间谍事件的反间谍侦查员,经过多年侦查经验,张文奇敏锐地觉察到这两只老鼠“身世重大”,立刻让海关部门将老鼠给换下来。
为了防止那个外国人怀疑,海关部门找来了两只非常相似的老鼠,跟那个外国人登上了飞机。
这两只被换下来老鼠很快就来到广州市卫生检疫局,在这里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最后检测人员发现,这两只老鼠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而且这些放射性数据与西北地区核工业生产基地的放射性数据相同。
核工业基地
“这可能是在核工业基地生活的老鼠”看着检测报告和对比数据,张文奇说,“专门带这样两只老鼠登机,这个外国人很有可能是间谍。”
建国后,张文奇遇到过不少美国派间谍来中国刺探情报的事情,1956年的时候,就曾抓到一个受美国OSS战略情报局指示,来中国窃取情报的瑞世纪女间谍澳卡里。
在中国成功研发并引爆原子弹后,更是有不少美国的间谍想方设法地想来到中国窃取情报,都被张文奇跟同事一起及时侦破并且抓捕。
这次他们派间谍将老鼠带走的目的,恐怕也是为了利用老鼠身上的微尘,来探求中国原子弹的数据。
果然,化工部国外局的调查报告也送到了北京市公安局这边,根据调查,那个携带老鼠的外国人是在兰州一家化工公司工作的外国专家,名叫乔治·瓦特,是负责设备安装的专家。
为什么他会来到中国呢?后来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保卫部门也提供了可疑线索:
之前我国向一家英国公司买了一套2000万英镑的化工设备,安装在兰州,同时来的还有一群负责维修的专家。他们口口声声说这套具有最先进的技术,但试车总是失败,导致工程进展得非常缓慢。
后来外贸部门觉察到不对劲,便过来调查。他们将机器一拆,发现除了外壳是崭新的,里面许多文件都非常老旧,是很久以前都被淘汰掉的老掉牙的东西。
而那些说是前来“帮忙”的外国专家也成天不干正经事,天天在外面瞎转悠,并且找各种借口“磨洋工”。
不过有一个专家的态度比较好,他就是乔治·瓦特,不仅为我方人员提供资料,还揭发了一些对我国不利的同伴,也正是如此,外交部不仅批准了他夫人来华探视,还准许了他这次去香港休假。
布网抓人,瓦特夫人落网
可现在看来,这些只不过是这个瓦特为了获取我方信任,而做出的障眼法罢了,张文奇基本上可以确定他就是间谍,为的就是将中国的机密信息送到国外去。
一想到这里,张文奇感到一阵寒意,他想象不到,如果这些机密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自己国家会面临怎样的危机。情急之下,他连忙安排人监听瓦特的通话和电报,时刻监视着他。
安排好这些之后,张文奇找到了当时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向他征求意见。
杨奇清
知道这件事后,杨奇清说,“不能放走他,但也不能打草惊蛇,这个瓦特背后肯定还有人,先拖住他,让他把东西给送出去,看看跟他交接的人是谁,你们提前去机场布网。”
接到命令后,张文奇立刻动身出发,经过他的调查和追踪,终于抓到了替瓦特送情报的人。
1967年9月5日,在首都机场,经过机场相关人员的协助,张文奇很快找到了即将登机的瓦特夫人的行李箱,并在其中搜出了发报机和胶卷。
后来经过鉴定,胶卷上的内容包括我国核工业基地的地形图、7张兰州军区完整战备地形图,3张兰州军用机场地形图,甚至一些经过特殊拼接的底片上还有关于原子弹数据的机密资料。
张文奇立刻将这些信息通知给杨奇清,而后者在听完汇报之后,也立刻拨通周恩来总理的电话,向他进行汇报。
听到这件事后,周恩来总理那边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传出他异常坚定的声音:“这个案子事关国家机密,你们一定要彻查清楚!”
也就在这时,兰州的一个外国专家在科研单位偷偷搜集我国核弹头无线电遥测频率,被当场抓了个正着。
过没多久,一个长途电话打到北京找瓦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件事的他脱口而出:“不是他,是许林德。”
这句话正好被当时正在监听的张文奇听得一清二楚。
就连瓦特的夫人都能参与到窃取他国机密文件这件事上,一个能被瓦特极力维护的人,肯定有非常重要的信息。
新间谍出现,亲自调查
为了能找到这个人,张文奇决定亲自去兰州一探究竟。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和能更好地接近这个许林德,张文奇决定以技术专家的身份,跟中国进出口公司考察组一起来到兰州的化工基地。
不过外国专家有很多位,为了能快速分清这些人的身份,张文奇找到考察组,建议开一场有关技术问题的座谈会。
果然,瓦特口中的许林德到场了,张文奇在听到他说自己叫“特鲁茨·冯·许林德”的时候,立马精神了起来。
许林德讲完后,张文奇突然开口问:“许林德先生是美国人吧。”
“你怎么知道的?”还在刚才的演讲中没回过神,许林德脱口而出,可是话音刚落,他立马戒备地盯着张文奇。
不过张文奇可不担心,只见他笑了笑,非常平静地说:“因为我之前在美国出生,所以对美国的口音比较熟悉。”
听他这么一说,许林德的戒心慢慢放了下来,不过平时还是对张文奇各种试探,想了解对方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取得许林德的信任,张文奇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之前见过各种间谍,所以他能随心所欲地捏造出来一个虚假的身份,再加上他这次来兰州是有跟着考察组来的,权威性比较高,许林德也没有怀疑。很快两个人就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在这期间,张文奇特地查了一下这个许林德在来到中国之后的事情,发现他在兰州的行迹非常可疑,不仅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出来到处乱逛,还经常去一些被禁区拍照。
老式相机
想来从瓦特夫人的行李箱里收到的胶卷照片,就是从他手里流出来的。
不仅如此,张文奇还查了他的背景,发现许林德的父亲曾是希特勒手下的一个将军,而且虽然他拿的是英国护照,但是国籍却是美国。
许林德的身份、所作所为,以及这些禁区照片,都是他身为美国间谍,损害中国军事安全的证据,但是因为这件事不是美国亲自动手,而是他借英国公司做掩护,如果贸然行动,肯定会损害中英之间的外交和外贸关系。
事关中英之间的外交和贸易,兹事体大,杨文奇不敢轻易做决定,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杨奇清,立刻拨通对方的电话。
杨文奇在将上述事情说完之后,还不忘补上一句:“现在有这些证据,已经可以将许林德逮捕了,只不过我担心动静太大,会引起两国的关系,如果许林德真要走,我该怎么应对?”
杨奇清则表示不用担心,并给出了上、中、下三种计策应对,上策是发现许林德的“东西”不对劲要确认,扣“东西”放人;中策是已经确认“东西”不对劲,直接人和“东西”一起扣押;下策就是人和“东西”没问问题,放行。
这三种对策分别对应三种情况,得到指令的张文奇立刻着手去安排。
瓦特身份暴露,许林德意欲逃走
为了防止许林德这个人通过外交手段和邮袋,将我国机密情报泄露出去,但凡是给许林德的电报电话,和东西。张文奇都会带着很多人一起监视检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瓦特夫人在从上海转站到香港的时候,通过上海国际电讯局给许林德所在的英国公司发了冯电报,称瓦特病了,有个医生陪着他,许林德很健康。
没过多久,这冯电报就同时被许林德和张文奇一起收到,新的内容非常简单,瓦特夫人向间谍机关和许林德报告,称自己在机场被查,瓦特已经暴露。
发报机
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张文奇立刻推算出许林德接下来的行动,为了不暴露自己,肯定要让瓦特制造舆论,然后让自己得以趁乱离开中国。
但是张文奇哪会让他就这么轻易离开,他赶紧拨通在北京监视瓦特的人,让他们近期加严看守,他这边通知刚一落地,许林德的包裹就已经从兰州飞向了首都。
检查的人在许林德寄给瓦特的食品罐商标里面,发现了他写给瓦特的命令,正如张文奇所猜想的那样。
许林德说瓦特交给夫人拿出去的情报已经泄露,现在他要瓦特向国际法庭寄信,控诉中国政府,然后想办法自杀,制造国际舆论。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文奇被许林德的这一操作给气得咬牙切齿,他没想到许林德为了逃跑,竟然指使自己的同伙自杀,然后给中国政府泼脏水。
“这件事绝对忍不了!”就在当晚,张文奇收到了兰州外事部门的报告,称兰化公司外国专家特鲁茨·冯·许林德今天要求回英国,他的行程是先从兰州到北京,然后转机到广州,从广州出境。
原来许林德觉察到事情不对,准备带着情报逃离。而他不知道的是,他让瓦特自杀的消息已经被张文奇知晓了,并且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全都在张文奇预料之中。
制定计划,间谍自投罗网
拿了中国的机密文件,张文奇哪会让他轻易离开。为了保险起见,在得知许林德想离开的消息后,张文奇立刻开始制定抓捕计划。
第一,只能给许林德买136次夜航班机的票,确保他的所有行程尽在掌握之中;
第二,北京机场不许出示136次航班的到达时间,如果有人问起,就以气象原因回应,避免了外国大使馆的人在机场跟许林德进行接触,并通过外交豁免权的手段将情报给送出去;
第三,将在广州的出境检查改在北京机场,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或者疏忽。
有了这三条计划严密的指令,张文奇很快就带着人在北京布好了网,只等许林德下飞机。
晚上10点多,许林德刚从飞机上下来,就看到张文奇带着一群人在下面等着自己,忍不住露出吃惊的表情,而现在张文奇可顾不上这些,连忙带人把他给控制住。
审问口供,间谍案落下帷幕
在审问的时候,许林德面对着在兰州跟自己有说有笑的“朋友”,忍不住唏嘘感慨:“没想到背叛我的竟然是我的好朋友。”
“我没有你这种偷窃他国机密的‘朋友’。”冷冷地看着他,张文奇说,“你最好赶紧将你们做的事情都交代清楚。”
见打感情牌打不通,许林德也露出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我就算是不交代又能怎么样?过不了多久,我们公司肯定会通过大使馆向你们中国政府施压,到时候你们如果不放人,面对的将是整个国际舆论。”
“你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没有方法了吗?”说完,张文奇将之前搜来的胶卷和发报机放在桌子上,然后说,“这些都是你们偷窃我国机密的证据,我国法院很快就会下判决书,将你们以间谍罪处以死刑。”
“中国可不是你们这些自诩‘民主’的西方国家,等英国大使馆来救你的时候,恐怕你已经死了。”
其实这些话都是张文奇自己胡诌的,为的就是从许林德嘴里诈出来有用的信息,其实到底怎么处决间谍,还要看领导人的指示。
不过张文奇这么做确实有效果,只见他这边话音刚落,许林德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那我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能减多少刑?”
“那就要看你的表现了。”得到了主动权,张文奇慢悠悠地说:“只要你说的是真实的,说得越多,减得就越多。”
听此,许林德很快就缴械投降,将事情一五一十全都给说了出来。
相较于许林德的狡猾,瓦特的意志力没有那么坚定,当张文奇将所有胶卷和许林德的口供拿出来的时候,他当即崩溃,连忙将所有事情都交代了。
在对比了两个人的口供,确认一致,且并没有造假的成分在内后,张文奇这才松了口气。
因为这次幸亏发现的早,再加上他积极追踪,并没有重要的机密文件泄露出来,不过面对这两个人的口供,张文奇又犯了难,这种关乎国家安全、国际贸易以及两国外交的大事件,可不是他能决定了的事情。
思虑再三后,张文奇决定找外贸部部长李强,请他向周恩来总理转述这个案子,与此同时,张文奇也递出了一份关于这场间谍案件的处理意见,等着周恩来总理批示。
外贸部部长办公室里,李强在听完案子的经过后,忍不住皱紧眉:“这件事比较棘手,如果任由这些间谍通过外交豁免权离开,将会给我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他现在正处于出境的当口。”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需要中央领导的同意。”张文奇急切地说,正如先前许林德说的那样,过不了多久英国大使馆就发现这件事,到时候他们来拿人可就难办了。
“您这边能不能再找一下周总理。”
李强没有多说,立马拿起手边的电话,请求接通周总理办公室。
周总理
很快电话就接通了,李强简单说了两句,就将电话递给了张文奇,他说:“这件事还是你自己讲会比较好。”
看着眼前的电话,张文奇半是忐忑半是紧张地接过来,就听到然后那边传来周恩来总理的声音。
“我是周恩来,请讲。”
“总理,我是李文奇,是负责机密情报泄露事件的侦察员。”听到周总理的声音后,张文奇原本紧张的心突然平静了下来,然后将事情的经过以及许林德和瓦特口供的事情叙述一遍。
“他们拿到的情报没有被成功拦截,这其中没有惊动任何人。”一口气将所有事都说出来之后,张文奇才敢长舒一口气:“我已经将这个案子的相关意见递了上去,希望总理能尽快批准。”
“你们干得非常好,辛苦你们了。”周恩来总理说:“你的意见我会尽快批复的,你先耐心等一段时间。”
挂完电话后,李强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这次真是辛苦你们了,赶紧回去好好歇着去吧。”
话虽这么说,但张文奇可不敢真的休息,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让英国大使馆那边的人把间谍带走,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还好,张文奇很快就等来了周总理的批示,开始着手后续的残局,这起外国间谍刺探我国原子弹机密的案件,在张文奇等人的及时侦破中,落下了帷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