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出中国炼化技术的“新名片”——霍尔果斯海关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设备出口
近日,霍尔果斯海关高效验放一批从山东运往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的卡拉巴丹石化项目设备,共计3车,货重39.74吨。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1-10月,该关累计监管出口国际合作项目设备376车。其中,阿特劳卡拉巴丹石化项目设备出口204车,占比54.3%。
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卡拉巴丹石化项目是哈萨克斯坦首个大型化工项目,也是首个聚烯烃项目。石化项目设备的出口,打造了中国炼化技术的国家“新名片”,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发展。
霍尔果斯海关高度重视该批国际合作项目设备的出口,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成立口岸通关调度领导小组,让石化项目设备出口更加“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梯队人员进驻一线优势,设立专用通道,提供24小时预约式通关便利措施,优先办理出境验放手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派单、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关员廖天瑜说:“为了及时把握设备出口动态情况,我们建立了关企信息共享机制,实施专人专岗监管,而且积极发挥边境海关联络机制作用,今年以来,通过6次电话会晤协调哈方海关,共同优化口岸通关秩序,保障国际合作项目设备高效通关。”
同时,针对阿特劳州卡拉巴丹石化项目、谢列克、库斯塔奈风电项目等这种大型项目设备出口,霍尔果斯海关主动对接承运方,根据货物特点选择“甩挂、界桥交接、吊装”等多种通关模式,“量身定制”通关方案,促成国门停车场辅助大型设备出境方案实行,解决超限设备无法进入作业场所的难题。
霍尔果斯彼得国际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尹勇为海关点赞说道:“多亏了海关帮助,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为我们的货物,制定了详细的出口方案,在这么冷的天气下,连夜开展查验,全力保障了我们的设备及时顺利出口。”
下一步,霍尔果斯海关将继续发挥口岸特殊区位优势,结合口岸实际情况,创新优化贸易通关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中国制造”纵深中亚腹地,成功走向世界。(于森浩)(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