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 发表于 2021-12-7 09:07:50

广州海关“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

广州海关“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典型案例”评选



近年来,广州海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落实海关总署部署要求,对接地方工作安排,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在各个业务领域推出创新举措,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为深入践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评选优、以评促优,广州海关开展“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请社会各界对海关创新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及成效进行评价,欢迎您的参与。

投票时间:12月5日—12月11日。

投票规则:因版面限制,典型案例分为两部分,排名不分先后。每个用户只能投票1次,两部分典型案例均需投选方可提交,合计投票不超过10项。

以下为案例介绍:

01

“12360热线指尖服务”线上

能查、能问、能办事

一、实施背景

为了让海关政务服务更贴近企业群众,使查询办事更加便利,广州海关12360热线将各类海关业务从线下窗口延伸至线上指尖,依托“12360热线指尖服务”系统让广大进出口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查看海关各类资讯、进行各项业务咨询、办理多种海关业务,精细化政务服务,擦亮广州海关“海关进校园”“海关进企业”“海关进社区”项目品牌(简称“三进”品牌),切实为企业公众办实事。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咨询热点问题,实时动态更新资讯。“12360热线指尖服务”项目内容在涵盖海关各业务类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筛选海关对外发布内容,将企业群众最关注的热门信息集中展示,并根据政策调整及12360热线咨询热点实时更新,便利企业群众更简单、清晰地查看最新指引。“12360热线指尖服务”项目查询功能投入使用后仅6个月时间,已由最初六大业务板块41个业务事项升级至现在九大业务板块70个业务事项。

(二)海关业务随时办,企业群众少跑路。为进一步便捷企业群众办事和咨询,“12360热线指尖服务”项目可支持企业AEO资质培育申请和跨境电商消费者额度恢复业务在线办理。企业群众无需预约工作时间、无需前往现场,提交后由海关后台“一对一”跟进办理与答复,节省企业群众时间与精力。

(三)智能应答、人工交互。“12360热线指尖服务”项目的自助答复功能提供政策解读及进出境监管业务答疑,可实现提问秒答、AI智能应答,企业群众提问无需排队等待,仅“一秒”即可获得系统识别匹配的最优答案。为提供更全面的咨询应答,12360热线通过该项目对外公开近万条知识库知识点,并保持着高频更新维护。如企业群众需人工介入,微信号与系统还可同步支持企业群众与坐席的问答信息交互。

三、实施成效

结合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海关对外咨询服务效率,广州海关“12360热线指尖服务”项目有助于企业群众查事、问事、办事“少跑路、不绕路”,指尖移动端操作让使用更加便利化。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超过21万企业群众。

02

政务服务窗口业务“一窗通办”

便利群众办理海关业务

一、实施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针对群众外出意愿降低、部分地区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群众往返多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难度增大等堵点、痛点问题,广州海关主动适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要求,推出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措施,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便利群众办理海关业务。

二、 主要做法

(一)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政务服务就近无差异办理。按照“前台统一接收、后台分拨办理”的原则,将9个业务领域48项高频、热门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通办”范围。在异地窗口办理海关业务时,异地窗口海关收取、审核申办材料后转交主管海关办理,申办结果可网络或寄递送达,实现数据“传输”替代企业“跑腿”。目前,广州海关下辖广州、佛山、肇庆、韶关、清远、云浮、河源等7市的23个窗口已实现政务服务“一窗通办”。

(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重便利。在保留政务服务线下窗口办理的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群众可以自由选择通过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信息化平台线上办理业务,海关在政务服务窗口配套扫描仪、电脑等公共自助设备,设置咨询专岗指引协助行政相对人网上申办海关政务服务,进一步提升网办接受度和认可度。依托数据协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等候时间,实现窗口业务平均受理时间约210秒/件。

(三)强化协作配合,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建立关区“一窗通办”协作网,统筹建立由6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政务服务协作团队,确保窗口海关与主管海关双向对接,及时为办事群众释疑解惑。制定“一窗通办”操作指引,明确材料接受、材料审核、受理承办等“一窗通办”具体程序要求,建立业务“通办”“转办”台账,逐一登记事项办理进度,实现“通办”信息可查询、数据可统计、流程可追溯,杜绝“转而不办、转而慢办”情况,提升办理时效。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10月,广州海关下辖12个隶属海关共接收“一窗通办”政务服务申请15296宗,涉及“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进口食品化妆品进口商备案”“原产地证书签发”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减少群众在窗口海关与主管海关之间的来回跑动,降低时间和通勤成本,受到办事群众高度评价。

03

海关查验通知信息即时交互新模式

提升查验效率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快速衔接报关物流各环节操作,提高查验准备工作效率,针对广东地区小港口多、设施旧、信息化水平低的局面,改变过去依托纸本申请、人工跑腿的办理查验调箱通知和反馈的模式,广州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在关区内水运口岸大力推进海关查验通知信息交互应用。

二、主要做法

(一)查验信息即时通知企业。海关业务系统生成查验通知信息后,通过“单一窗口”查验通知信息推送数据交换平台向进出口企业、港口、码头、口岸作业场站推送报关单号、企业名称、舱单编号、提运单号、运输工具航次/批次号、运输工具名称、查验关区、查验方式、检查类型(取查验表单;表单类型字段,包括检疫、查验、检验)、重量标识、卸货点代码、查验通知发出时间、其他提示等查验相关信息。进出口企业及时掌握货物是否需要查验,以及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查验;港口、码头作业区及时对需查验货物进行调拨,运送至相应的查验场地。

(二)调箱信息反馈。口岸作业场站在查验货物到位查验作业区后,通过“单一窗口”查验通知信息推送数据交换平台向海关反馈报关单号、提运单号、运输工具代码或名称、查验记录单号、集装箱编号(条件项)、查验场地名称、查验场地编号、查验场位编号、到位时间等查验货物到位信息。

(三)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查验各作业环节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港口、码头及口岸作业场站运作效率和业务衔接,优化作业流程,压缩货物查验准备工作时间,提升口岸整体报关效率。

三、实施成效

2020年以来,广州海关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关区21个全部水运口岸实现海关查验通知信息推送和调箱反馈,并拓展至空运口岸,实现关区水、空运口岸全覆盖、全应用,即时推送信息减少了企业向码头纸本申请、向海关人工反馈的两个中间环节,大幅缩减了中间查验准备时间,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增强报关时效的可预期性。

04

海关创新远程监管模式

助力货物快速入市流通

一、实施背景

为提升属地查检作业效率,助力货物快速入市流通,广州海关向科技要效益、要人力,不断强化监管的同时,创新海关与企业交互模式,推出远程监管模式,有效提升属地查检效率,减少海关与企业间的人员接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助力进口货物快速进入市场流通。

二、主要做法

为深化“两段准入”监管作业改革成果,在满足海关监管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广州海关支持部分需要海关目的地检查的货物通过“线上”进行远程监管。货物在口岸放行以后,企业可以提前预约“线上”属地查检,海关关员通过关企交互平台视频通话、图片实时传输等了解企业现场情况,企业在关员的指导下配合开展作业,协同实施移动远程监管,通过远程录制存档,作业全程视频和单证留底可回溯,大大压缩检查作业时间。同时,广州海关将该作业模式进一步拓展至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核查等业务领域。

三、实施成效

远程监管作业模式满足企业报关诉求。一方面监管效率大幅提高。每票货物的标签查验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个小时(路途时间加查验时间)缩短到平均15分钟,查验效率约提高10倍。另一方面感染疫病风险大大降低。推行“不见面”远程监管模式,减少关员到企业实地查验频次,实现关企人员“无接触”下货物速报关,减少新冠肺炎疫情交叉感染风险。推广应用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监管作业超过1600次。

05

实施多元化报关模式提升口岸报关效率

一、实施背景

为统筹口岸安全与便利需要,推动WTO《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落实,确保海关执法在资源刚性约束、监管时空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实现“管得住”与“通得快”、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广州海关大力优化报关模式,目前企业可以采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多元化报关模式,减少货物滞港时间,减低企业报关成本。

二、主要做法

(一)提前申报。进口货物可以在装载货物的进境运输工具启运后、运抵海关监管场所前向海关申报,出口货物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前3日内向海关申报,货物在运抵监管场所后未命中查验货物实现“秒放”,较运抵申报模式报关效率大幅提升。

(二)两步申报。第一步企业概要申报9个项目、确认2个项目,经海关同意即可提离货物;对于依法需要监管证件的增加2个填制项目;第二步企业在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天内完成完整申报,办理缴纳税款等其他报关手续。两步申报模式下,企业不必一次性全口径准备单证和审核信息,减少单证准备时间,提升货物口岸流转效率。

(三)容错机制。建立“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容错机制建设,对“提前申报”修改进口日期,以及由于装运、配载等原因造成货物变更运输工具的,不予记录报关差错。该措施受到企业好评,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两段准入。“两段准入”是以进境货物准予提离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为界,根据“是否允许货物入境”和“是否允许货物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或使用”,分段实施“准许入境”“合格入市”监管。该措施受到企业好评,目前已实现关区水运、空运口岸“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试全覆盖,防范安全准入风险的同时,缩短了口岸报关时间,节省企业口岸装卸和存储费用。

三、实施成效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报关模式,“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目前均已成为企业常态化报关模式。2021年10月,我关“两步申报”应用率为22.59%,进口“提前申报”应用比例为53.16%,出口“提前申报”应用比例为90.28%,叠加使用“提前申报”的报关单占“两步申报”报关单的56.78%。10月,广州海关进出口整体报关时间分别为16.85、0.72小时,较2017年压缩79.72%、93.58%。

06

深化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 促进加工贸易业务创新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广州海关探索推进“深化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结合加工贸易企业实际诉求和运作模式,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和以企业为单元监管模式整合叠加,以企业自主自律为基础,实施“账册滚动核销+风险研判盘核”模式,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加工贸易业务创新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以企业信用等级为基础,实行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在企业的信用等级上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原则上信用等级为高级认证的企业才能参与改革试点,促进企业守法自律;且在准入前需由主管海关对企业在信息化程度、合规守法、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资质评估,便利企业的同时防控好风险。

二是设立联网监管电子账册,实现自主备案、合理自定核销周期。依托金关二期加工贸易管理系统,设立联网监管电子账册实施加工贸易管理。尊重企业在行业特点、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实际差异,由企业自主选择以料号或项号建立账册;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海关的监管需要允许企业在1年内自主确定核销周期;账册实行滚动核销,保证企业账册运作的不间断性。

三是企业自主选择单耗申报时间,实行自主报核。企业可自主选择采用单耗、耗料清单和工单等保税进口料件耗用的核算方式,自主核定保税进口料件的耗用量,向海关直接申报当期核算结果,并办理核销手续。

三、实施成效

深化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删繁就简,整合以企业为单元监管和联网监管2种模式的政策优势,通过精简海关作业环节,取消每年新旧账册切换的余料结转申报、深加工结转申报和外发加工收发货单申报,每年为企业节省人员和时间成本超10万元;延长集中内销征税时限,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实行账册滚动核销,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连续性,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目前已有141家企业参与改革试点。

07

创新税款担保机制

支持企业“先提货,后缴税”

一、背景目的

为助力企业快捷报关,降低报关成本,广州海关持续优化税款担保机制,积极推出“一保多用”税收总担保、关税保证保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企业增信担保等改革,提升海关担保放行业务的普适性和便利性,担保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国报关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税款担保手段叠加汇总征税等便利报关模式,应税货物放行效率大幅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推出“一保多用”税收总担保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为充分发挥企业税款担保使用效益,海关开发税款总担保系统,接收企业使用商业银行保函开展总担保模式,实现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利用总担保多次办理同一类海关事务,企业资金成本大幅降低。

(二)扩大关税保证保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企业增信担保等多元化担保覆盖面。目前广州海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税收担保方式多达5种,在传统保证金、银行保函的基础上,先后推出第三方企业增信担保、集团财务公司担保和关税保证保险等3种担保方式,实现“问需式服务”。各种担保除失信企业外均能适用,适用覆盖面大。

三、实施成效

一是进口企业凭借担保即可正常报关,在提高报关时效的同时,降低了报关成本,获得“先放货,后缴税”的便利。二是降低企业成本,据估算,关税保证保险可助外贸企业税款担保成本下降约7成,不占用企业资金和银行授信额度,有利于企业盘活资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高级认证企业可以实现“两步申报”免担保,叠加汇总征税、自报自缴、预裁定等便利措施和征管无纸化,企业纳税便利度和报关效率进一步提升。

08

大力推进原产地签证改革

原产地签证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一、背景目的

为充分适应原产地签证业务量大、时效高的要求,广州海关大力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两证合一”等改革举措,原产地签证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为企业提供提速、增效、减负的服务,持续释放原产地优惠政策红利,助力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智能审核是将原产地审核管理要求以数据化形式存储在系统中,由系统对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并做出审核通过、退回修改、人工复核以及调查等审核结论的审核模式。智能审核实现原产地证书申报数据全天候即收即审,大幅提升原产地证书审签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人工审核主观把控不一致的情况,提升签证执法尺度的统一性。

(二)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申领人向海关发送原产地证书电子申请,经海关审核通过后,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或“互联网+海关”,使用彩色打印机和普通A4纸即可打印出具备海关和企业电子签名、印章的原产地证书,实现全程“零跑腿”、“零接触”。

(三)备案实现“两证合一”。“两证合一”采取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系统与海关总署原产地签证管理系统“总对总”数据对接方式,实现企业备案数据的自动推送、采信和确认。企业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后,无需再进行原产地企业备案。通过“两证合一”,实现两个备案“一口受理、一次审核、一次备案”,有效节约企业重复提交材料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三、实施成效

实现“原产地企业备案电子化、原产地核查无纸化、签证申请全天化、证书打印自助化”,用“线上”替代“线下”,企业办理签证业务不再受限于海关工作时间,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原产地审签,实现“随发随审”,企业平均等待时长由以“工作日”计缩短至“秒”计。

09

多措并举优化特殊物品审批流程

压缩特殊物品审批时间

一、实施背景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自由化报关便利化,提升科创设备和物品报关效率,针对企业在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诉求,广州海关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优化特殊物品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低风险特殊物品审批权限下放。印发《广州海关关于调整D级特殊物品审批权限的通知》,将出入境D级(低风险等级)特殊物品卫生检疫行政许可全流程权限下放至符合条件的机场海关、海珠海关、南沙海关3个隶属海关,审批时间缩短为1-3个工作日。

(二)推动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配套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原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配套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关区范围内的生物医药企业。符合改革试点的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申请,审批时限由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缩短至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

(三)积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特殊物品审批工作。对粤港澳大湾区内人体组织、血液等科研样本、实验试剂,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检疫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

三、实施成效

2020年以来,广州海关多措并举压缩特殊物品审批时间,促进特殊物品进出境业务增长。2021年1-9月,共计审批特殊物品541票,平均审批时效2.9天,比法定时效短约85.5%,特殊物品进出境核销货值约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8.14%。            

10

进口汽车零部件检验监管新模式

促进报关便利化

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口岸报关效率,减少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降低企业报关成本,广州海关积极探索进口汽车零部件检验监管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简化进口免办CCC认证证明程序。对目的地为广州关区、凭免办CCC认证证明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实施“先声明,后验证”便利化措施。即对于符合免予办理CCC认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报关单位可凭收货人自行出具的《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办理申报手续后,即可将货物提离口岸。企业在获得免办证明后,补录相关信息。

(二)推广实施检验结果采信。优化检验监管流程,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检验结果采信工作,对列入相关公告目录内涉及CCC认证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检验时采信认证认可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原则上不再实施抽样检验。

(三)试点远程查验新模式。推进进口汽车零部件远程查验新模式。即对企业提离至目的地的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目的地海关实施检验时,试点实施远程查验。海关关员通过远程查验系统与企业视频连线,企业按照海关关员指令对查验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拍照并实时上传回系统保存,无需海关关员到企业现场实施查验。

三、实施成效

实施凭免办3C证明进口的汽车零配部件产品“先声明,后验证”措施,企业无须提前办理3C免办证明或是等待3C免办证明正式签发,可以同时并行办理3C免办证明和报关手续;实施检验结果采信,企业节省了3—5个工作日的实验室检测时间,进口整体报关时长显著缩短;实施远程查验,节省企业等待海关关员到厂查检时间,查检时间压缩75%以上。综合实施改革措施以来,汽车零部件产品报关时间基本在10小时以内,报关效率大幅提升。

11

“湾区一港通”模式畅通国际航运物流 增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畅通国际航运物流,支持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支持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广州海关围绕外贸航运问题和港口发展需求,结合关区实际加强关、港联动,创新推出了“湾区一港通”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管理理念支持沿海和沿江港口形成港口群格局。利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契机,发挥南沙港国际航运枢纽作用,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支线港作为枢纽港的外延并共享枢纽港作为国际航行港口的资源,通过共享港口代码组成“两港如一港”的港口群格局,实现经南沙港进出口货物可在沿江港口办理交还箱和查验放行等报关手续,通过水路在港口间运输,快速报关。

(二)优化设计配套的业务模式促进货物报关进一步提效。优化设计配套的业务流程,企业办理海关舱单传输相关手续时,可根据货物验放地点传输舱单相关电子数据,满足进出口货物在沿江港口办理海关手续的需求。明确进出口货物报关数据填报规则,使报关数据自动关联舱单电子数据,自动核注核销舱单和办理结关手续,保持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舱单风险分析逻辑不变。

(三)完善新模式的信息化手段强化港口间货物调拨管理。新模式下,港口间的货物通过水路运输调拨方式运输,满足24小时运输需求。通过驳船资料提前报备,安装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船舶数据与海关的共享。推动港口企业搭建物流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整合集装箱、船舶轨迹、视频监控等数据,辅助查询、统计等监管需求,实现24小时港口间货物调拨。

三、实施成效

“湾区一港通”项目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至今已有南海南港、海珠滘心、顺德勒流、北滘、容奇、肇庆三榕、云浮新港、佛山三水、中山港、中山小榄港等珠江沿江港口码头参与。2021年1—10月,通过该模式出口货物达2.37万标箱。此外,项目推动港口企业搭建港口物流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港口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

12

因企施策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 为口岸物流提速增效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口岸物流效率,广州海关积极响应企业需求,优化监管服务,在符合条件的口岸积极推动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以下简称“直提”“直装”)改革试点,实现进出口货物在港口“零停留”,切实提高报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节约港口资源。

二、主要做法

(一)进口货物“船边直提”。船公司通知收货人及其代理人货物预计抵港时间后,收货人提前向码头预约“直提”申请,船公司、收货人、码头确定提前办理货物放货、规划提货社会车辆入场行驶路线和提货区等手续,货物提前申报。船舶抵港后,“单一窗口”推送查验或者放行通知,货物卸船后直接在船边分流,未命中查验的货物直卸到企业提货车辆,收货人可直接提离。

(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船公司发送出口预配信息,并向海关申报出口预配数据后,货物提前申报。货物运抵监管区后,“单一窗口”推送查验或者放行通知,货物在卡口分流,未命中查验的货物直接运抵船边,码头确认放行信息后货物直接装船。

(三)结合关区口岸特点优化推广试点。对于业务需求稳定、已形成相关运作机制的特定商品,以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口岸,推广应用“直提”信息化模式;对于业务需求较小、不适用于大面积推广信息化系统的口岸,通过依托“单一窗口”海关查验通知信息和货物放行信息推送功能,海关会同口岸相关单位,研究企业自行运输车辆与港区物流安排的衔接方式,一事一议开展“直提”“直装”业务。

三、实施成效

“直提”“直装”模式大幅缩短了货物在堆场等待的时间,节省反复调柜的成本。南沙进口冷链水果应用“直提”模式,落地后可以第一时间送往广州江南水果市场,全程仅用时2.5小时;南沙出口供港液氯、云浮出口供港河沙等货物应用“直装”模式后,基本实现当天运抵、当天放行、当天装船离境,大幅降低了危化品和砂石在码头停留的时间,确保口岸监管安全、提升报关效率。今年1—10月,共有1096票、2.9万吨进口车厘子、纸浆等商品应用“直提”模式,共有71票、5万吨出口供港液氯、河沙等商品应用“直装”模式。

13

海关分运行李无纸化改革

助力旅客分运行李报关增效降费

一、实施背景

针对分运行李原来报关手续需要旅客在旅检现场申请、携带有效证件及各类资料前往分运行李进境地口岸海关现场提交纸本资料、委托专业报关公司提供有偿代办服务、通过“单一窗口”向公自用物品监管系统发送数据办理报关手续等冗杂繁琐的报关环节,广州海关在总署支持下先行先试,首创“互联网+”理念,实现旅客分运行李报关无纸化。

二、主要做法

(一)申报手续“线上办”。“线上办”模式启动后,旅客通过“旅客指尖服务”微信小程序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线上申报,邮递渠道分运行李可通过“关邮e通”平台全程查询邮件状态,实时掌握业务办理进度,完成线上缴税等手续。

(二)报关方式“信息化”。新模式下,旅客使用“关邮e通”平台提交补充申报、退运、在线缴税、税款复核等报关资料,海关实现线上接单、线上流转、线上审核。通过系统数据对碰,现场海关办理分运行李业务时无需再核对纸本入境记录,减少护照、申报单等纸本资料流转和归档保管时间。

(三)信息反馈“自动化”。海关受理、审核、退单的业务办理状态信息通过短信自动反馈申请人,代理报关企业也可通过登录“关邮e通”查询分运行李审核办理进度,实现“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实现“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三、实施成效

自2020年2月试运行分运行李无纸化业务以来,广州海关办理分运行李无纸化报关手续1934宗,平均报关时长由原来24小时压缩至4小时以内,解决旅客自助办理分运行李业务难题,有效减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14

邮递物品“互联网+关邮e通”项目

提升邮件报关服务质效

一、实施背景

为推进邮递物品报关便捷服务、效率提升,广州海关于2016年正式上线“互联网+关邮e通”(1.0版)平台,并结合口岸智慧监管建设,在2017—2020年期间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关邮e通”(2.0版)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为用邮人提供规范申报、补充申报、电子缴税、快捷退运、模拟计税、互动咨询、税款复核、全程查询等报关业务全流程“线上办”服务,全面提升邮件报关服务质效。

二、主要做法

(一)以用邮人需求为导向,建设平台服务功能。以严密监管与高效服务需求为导向,建设“互联网+关邮e通”8大线上功能,探索线上监管新思路,为收件人提供了在线自助申报渠道,畅通与用邮人的直线沟通渠道,从源头提高申报数据质量;在事中通过税款复核、补充申报等功能,邮件报关流程透明化,促进关、邮、民和谐共赢局面。

(二)推进数据互联共享,实现邮件报关加速。积极探索拓展邮递物品监管领域线上应用场景,将海关业务从线下搬迁至线上,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将海关监管融入邮件物流链条中,推进税单无纸化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纸质单证打印流转,实现邮件物流高效运转。

(三)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为精准监管和便利服务提供支撑。以规范邮件申报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精准监管为目的,打造“关邮e通”平台申报、缴税、查询、复核以及咨询互动等功能,实现线上申请智能审核,扩大邮递物品报关管理系统自动归类、征税和无干预布控应用范围,有效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邮件报关速度。

三、主要成效

通过“互联网+关邮e通”平台,实现邮件补充申报、网上缴税、进度查询、快捷退运等全程线上办理,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平台服务,让绝大部分邮件实现“秒放”,老百姓“少跑腿、好办事”,增强用邮人的获得感。截至2021年10月,“互联网+关邮e通”平台共有160万人注册,累计提供访问和线上服务20441万人次,累计缴纳税款866.1万票,累计在线缴税9.97亿元。

15

打造跨境电商线上智慧服务

提升跨境电商报关服务水平

一、实施背景

2018年以来,为支持服务跨境电商物流链顺畅运转,便利群众实时获取跨境电商报关信息,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及跨境电商个人额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广州海关着力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跨境电商进口个人额度盗用、超限额退运等影响跨境电商进口物流及消费体验的问题,创新线上智慧服务模式,优化推广跨境电商线上智慧服务“一线通”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单一窗口”,提供企业即时查询跨境电商进口订单人年度购买额度服务。聚焦企业关注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个人额度超限退运问题,推广线上跨境电商个人额度自动化前置审核服务,使企业能够及时查询订购人购买额度,支持企业综合运用跨境电商个人额度自动化前置审核服务,合理调配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物流,避免出现进口商品到达口岸因个人额度不足无法清关的情况,提升消费体验。

(二)依托“粤省事”等平台,推出跨境电商便民线上查询服务。聚焦群众关注的跨境电商报关、征税等热点问题,统筹推进便民查询工作。积极对接广东省“数字政府”,依托“粤省事”平台,开发跨境电商商品报关状态批量查询、单票报关状态查询、商品税费信息查询等查询服务。国内居民通过“实人+实名”身份认证验核,可在“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等实时“指尖”查询本人跨境电商报关相关信息。

(三)依托大数据分析及智慧监管模型,推出跨境电商个人实名保障服务。依托大数据分析、智慧监管模型,精准捕捉盗用身份信息风险清单,使用海关短信系统及时通知涉嫌被盗用事主。居民登录“粤省事”app、微信小程序等相关平台“刷脸”实名认证,可对商品交易信息进行确认反馈。结合跨境电商平台验核存在身份信息盗用的,及时返还跨境电商个人额度,并督促涉及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对群众身份信息及跨境电商个人额度的保护。

三、实施成效

自项目实施以来,已对接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个人额度自动化前置审核服务3036.6万次,每年度平均为企业节省综合成本近1000万元。2021年以来,累计为国内居民提供实名保障服务3万余次,有效保护群众身份信息及个人跨境电商额度,得到企业及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16

企业线上自助打印报关单档案

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一、实施背景

企业在自身行政和财务管理、接受第三方审计、办理收付汇等业务中需要大量报关单档案。按照现有规定申报地海关负责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查阅打印,企业如要提供有海关盖章的报关单资料需到接受申报的海关现场申请打印。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发挥信用管理制度在构建诚实守信的进出口营商环境的基础作用,广州海关在全国率先启动高级认证企业线上自助打印报关单档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专项工作组扎实开展项目业务测试。编写工作推进计划书,严密设计系统运行逻辑与业务流程,提出“单一窗口”、档案系统改造任务书6份,设计2种业务类型,支持对系统功能通过参数按需调整,扎实开展项目业务测试,为后续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复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上线前,设计提供68个测试用例,梳理14项主要测试内容,深度开展全流程测试。

(二)全国首份企业自助打印报关单档案顺利打印。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项目应用顺利。8月9日,肇庆海关辖区1家企业成功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助打印出带海关签章的全国首份企业自助打印报关单档案,全程不到2分钟。

(三)加强经验总结和政策宣传,积极在关区推广报关单档案线上自助打印。加强对关区高级认证企业的政策宣讲,与参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答企业疑问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进一步扩大企业范围和压缩海关审核流程,推进企业自助打印报关单项目尽早在全国上线应用。

三、实施成效

项目实施后,广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实现线上自助查看、下载和打印在广州、满洲里和海口海关申报的报关单档案,与改革前相比,企业可实现“足不出户”报关单档案自助打印,节省人力、时间、交通和单证保存等方面的成本,参与试点企业表示,改革达到了为企业减负增效的效果。

17

推进核查领域部门间联合抽查改革

减轻企业负担

一、实施背景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减轻企业负担,广州海关全面推进核查领域部门间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海关与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检查对象一致、检查内容相近、能随机选取等原则,共同对企业实施联合抽查。

二、主要做法

(一)优机制,实现联合抽查实施“长效化”。一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主动对接关区七地市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建立“信息互享、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联合抽查工作开展的范围、方式和结果公示途径。二是确定联合抽查事项。通过梳理执法依据、比对监管检查项目,结合关区实际确定“出口备案食品生产企业”等4个联合抽查执法事项。三是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结合关区年度定期管理类核查企业名单,筛选近600家可适用部门间联合抽查执法的企业名单,建立与联合抽查事项相对应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实施动态管理。

(二)严落实,实现联合抽查执法“规范化”。确定实施企业名单。以“双随机”为基本手段和方式,结合年度定期管理类核查企业名单,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确定50家目标企业,提前做好涉及检查对象的数据共享、资料互通工作,明确检查时间、检查内容,确保联合抽查顺利进行。组派联合执法队伍,根据部门职能和执法内容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派员赴企业实施现场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在提升行政效率同时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统一反馈检查结果。联合抽查结束后,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定期统一通过指定渠道将执法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后续,实现联合抽查效能“最大化”。及时开展规范改进,对联合抽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海关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制定针对性方案辅导企业开展规范整改。加强抽查结果应用,推动联合抽查结果与信用监管有效衔接,针对检查发现的行业类突出问题和风险开展风险类核查,提高监管精准性。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抽查结果共享和监管互认机制,部门相关监管信息定期互联互通,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形成有力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自觉性。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9月份,广州海关联合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40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开展部门间联合抽查,查发率达到50%。联合抽查改革的实施对于节约行政资源、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

18

“规范+便利+防控”:化学物质登录号智能应用实践与创新发展

一、背景目的

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名称各异、结构复杂、属性判别难,海关归类规则专业性强。由于我国的《税则》根据《协调制度》目录制定,所列商品名称的分类和编排基本按社会生产部类划分,将属于同一生产部类的产品归在同一类;而在贸易实际中,企业在进出口商品的过程中运用的是生产厂商或行业领域通用的分类规则和编码标准,与海关的商品编码(下文简称“HS编码”)管理体系不完全匹配。为了便捷企业申报,提高规范申报效能,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广州)引入国际通行化工行业编码管理成果助力海关监管,利用化学物质登录号(CAS编码)与HS商品编码的关联逻辑研发“CAS编码智能应用模型”并投入实战,实现了海关监管、征税要求与化工行业贸易实际的紧密对接。

二、主要做法

CAS码智能应用主要在报关前、中、后端实现4项功能:一是在前端通过机器自动收集CAS码和HS编码对应关系,辅以专家审核形成标准归类信息库。二是在报关单申报过程中捕捉CAS码,自动提示归类、品名等参考信息,提高化学品归类准确率。三是进一步提示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商品,协助企业准确适用特殊化学品管理政策。四是在事后通过模型根据CAS码对归类、价格风险开展自动研判,对高风险进行预警和验估处置。

三、实施成效

已建立2.9万个CAS码与HS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化学品实际进出口商品编码99.1%的覆盖度。应用企业达3.5万家,占同期企业数的89.3%;涉及报关单178万票,占同期报关单数的84.3%。应用以来,进口化学品的归类改单率从0.4%下降到0.28%,企业申报难度有效降低,申报准确率不断提高。

19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

助力中国陶瓷扬帆远航

一、实施背景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关税、配额、“两反一保”等共同构成了贸易保护政策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陶瓷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史无前例的激增至31件,创造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陶瓷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多的记录。2021年,WTO发布的针对陶瓷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依旧多达16件,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发挥技术优势,全力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中国陶瓷扬帆远航。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破解技术性贸易措施。2021年初,菲律宾政府要求4月12日起到菲律宾的陶瓷砖需要提供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标准局颁发的认证证书,否则无法报关。禅城办依托陶瓷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深入开展认证研讨并提出评议意见,推动菲律宾同意将相关要求延迟到7月12日,为广大陶瓷企业赢得了缓冲时间。同时发挥技术优势,主动作为,推动海关技术中心所属国家建筑卫生陶瓷重点实验室纳入菲律宾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名单,使得我国陶瓷企业在佛山禅城就能申请认证证书,降低企业成本和贸易风险,为我国陶瓷砖顺利出口菲律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加强技术研究,提升中国陶瓷国际竞争力。依托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能力,深入开展陶瓷新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目前,陶瓷实验室已将抗菌陶瓷、负离子陶瓷、去甲醛陶瓷等功能陶瓷产品纳入实验室检测服务范围,打消消费者对抗菌陶瓷“健康功效与质量能否都有保障”的疑虑,帮助企业在抗菌瓷砖等新产品领域抢占先机,提升了“中国陶瓷”的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服务企业,推动陶瓷质量提升。依托陶瓷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将技贸工作与佛山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相结合,在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佛山陶瓷质量提升。针对陶瓷企业实验室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先后深入企业指导20余家行业大型企业的企业实验室建设,为企业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施成效

破解了国外技术性措施,帮助我国陶瓷企业顺利出口;大幅缩短了企业的检验出证时间,与企业将样品寄到国外实验室检验、出证时间长达3个月的时间相比,在禅城检验时间不超过20天,大幅提升检测出证效率;降低了企业检验成本,企业在禅城检验成本仅为出国检验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0

“内河—蛇口组合港”促进提升

大湾区物流效率

一、实施背景

结合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总体要求,促进大湾区内货物高效便捷流动,广州海关支持通过打造“内河—蛇口组合港”业务模式,通过水路运输实现港口间货物运输货物流转,在功能组合、船舶装卸、数据协同、港口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大湾区港口报关一体化和智能化监管。

二、主要做法

办理海关舱单传输相关手续时,企业根据货物验放地点,在海关舱单系统中分别传输“深圳蛇口、内河港口关区代码”的舱单、运抵报告、理货报告等电子数据,满足深圳蛇口进出口货物内河港口(顺德、三水、九江、高要港)在办理海关报关查验手续的需求。舱单通过“港口代码”关联进出境船舶数据,深圳蛇口主管海关负责办理进出境船舶监管手续。

货物报关数据的申报地、进出口岸可使用内河港口关区代码,自动关联关区代码同为内河港口的舱单电子数据,自动核注核销舱单和办理结关手续,支持以内河港口为进出口岸的全国海关报关一体化模式。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舱单风险分析逻辑不变,货物查验监管手续由沿江港口完成,与内河港口本地进出口货物一致。

在内河港口完成所有申报验放手续,直接由驳船运至深圳蛇口港出境,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两地码头负责货柜在两个监管区域内的调拨流转,区块链平台接收相关方申报数据,完成交叉验证,实现调拨流转的有效监控,保证了货物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与传统转关模式相比,简化了货物到枢纽港后的二次申报,进一步压缩了报关时间。

三、实施成效

“内河—蛇口组合港”项目自2020年11月9日首次从顺德港启动以来,目前已陆续推广至肇庆、三水、九江等码头,运输出口集装箱货物近3万标准箱。据测算,在组合港模式下,进出口物流整体时长由5~7天压缩至2天,效率提升60%,节省报关成本20%。

21

创新内河码头“直航”模式

助推临港经济带发展

一、实施背景

佛山市顺德新港地处西江干流,是珠江水系少有的内河深水港区。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以下简称“顺德办”)对结合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创新内河码头“直航”模式,支持韩国原船进口钢板至顺德新港报关进口,减少企业装卸及物流费用,提升物流运转效率;提升物流集聚效应、推进本地临港经济建设,为顺德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联合口岸海关、联检部门共同拟定操作方案,理顺流程。顺德办关切企业诉求,积极对接顺德新港运营企业,主动加强和一线口岸海关的联系配合。在通过实地调研、多方联系后,拟定可行性和操作方案,同时协调一线口岸海关、海事、边检等联检部门一起研究、共同推进。最终确定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及承载进口货物在一线口岸办理联检手续后,货物原船到顺德新港接续监管。

(二)原船由一线口岸接续航运到顺德新港进行监管。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及承载进口货物原船在一线海运口岸办结卫生检疫、海事、边检相关手续后采用境内续驶方式,不需要卸货即接续驶往内河港口,在顺德新港靠泊卸货及报关。具体做法首先在运输工具系统中将沿海港申报为第一口岸,再通过转港申报,申报顺德新港为续驶目的港;在舱单系统中将目的港申报为顺德新港,将具体货物的品名、数量等要素依实申报舱单,舱单船名、航次与运输工具系统保持一致;最后通过“物流链可视化系统”监控船舶境内运输轨迹。

三、实施成效

成功实现全国首创内河二类码头外贸“直航”业务,“直航”模式开启以来,顺德办共监管进口船舶31艘次,货物重量16万吨,经叠加“提前申报”和“船边直提”改革,仅广东浦项汽车板有限公司一家企业每年节省物流费用就高达1700万元,每一票货物节省2天的物流时间。

22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便企利民促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以下简称“南海办”)积极推行政府服务“线上海关”“全区通办”“关地协同”3种创新模式,打造“1+6+8”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政务服务网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智能办”,进一步便民利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线上海关”服务模式:扩大“全流程网办”覆盖面,拓展海关政务服务时空。推广使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互联网+海关”等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推行“线上海关”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和办事便利,实现海关政务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实现“秒审快批”。

(二)“全区通办”服务模式:实施“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拨办理”的集约模式,拓宽便民服务圈。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跑多地”“跑远路”等“痛点”,发扬首创精神,将政务服务窗口单点辐射至辖区6个监管口岸窗口延伸服务“触角”,便利辖区企业就近办、多点办;企业还可以在广州关区7地市任一海关服务窗口提交“通办”需求。

(三)“关地协同”服务模式:延伸海关政务服务终端,构建“立体多维”协同网络。将企业群众8个高频查询的服务项目,嵌入政数局和7个镇街服务大厅“市民之窗”终端;推动海关服务事项嵌入“南海政务智能柜台”。将企业群众办事查询高频事项嵌入“南海通”APP、“佛山南海通”小程序,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9月,南海办依托线上海关办理企业备案1003宗、变更556宗、注销249宗,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完成服务事项申请及回执打印;通过将政务服务窗口单点辐射至辖区6个监管口岸窗口延伸服务“触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监管现场窗口快速受理“通办”业务35宗,有效解决群众办理服务事项多次奔波、多地往返问题。

23

海关“有呼必应”

助力企业解决“用柜荒”难题

一、实施背景

为帮助企业解决国内出口企业“用箱难、订舱难”等问题,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以下简称“高明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满足辖区集装箱生产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需求,帮助破除出口企业“缺柜荒”困境,提升口岸货物流转能力,助力高明新造集装箱顺利出海,推动地方外贸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模式。立足辖区口岸“缺柜荒”现实,实施“金牌联络员”企业服务机制,实施一跟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及早介入CCS认证环境,理清集装箱检验标准,适时开展政策辅导,帮扶企业顺利完成CCS认证工作。

(二)提高服务效能。设立专人专窗受理出口新造集装箱业务,组织研判审单、卫生处理、核销、事后监管等风险点。支持新造集装箱完成出口清关手续后即可在码头装运货物出境,着力解决新造集装箱“配货难”、“报关慢”的问题,实现“报关即结关、结关即配货”,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订柜配货出口压力。

(三)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海关、地方政府、港口、企业联动配合,围绕“监测、预警、通报”,对国际运价调整、航线运力变化等情况实时开展国际航运与贸易监测,及时向出口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船务、报关企业建立每日对碰用柜需求机制,促进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实施成效

2021年9月8日至10月31日,辖区口岸共计出口新造集装箱555个,交付企业使用后有效缩短高明出口企业订柜排期;引导码头经营单位新造集装箱划分专属堆场约1.2万平方米,为新造集装箱装运配货提供场所支持;加快新造集装箱出口审结手续,企业办理退税业务用时从3至4天缩短至1个小时。

24

打造口岸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链

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一、实施背景

生物医药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充分发挥广州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航空枢纽地位作用,支持地方建成华南地区“保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对内“部门协力”,对外“口岸合力”,提升机场口岸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白云空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二、 主要做法

(一)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提升服务系统性。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整体,通过全面梳理应用场景,综合考虑企业商业运作、商品属性和供应链布局等因素,为产业集群设计一整套帮扶方案,货运业务部门全线上阵,建立“一口对接、分拨办理、部门联动、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全面收集、精准处置、有效解决、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二)对外拓展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完整性。根据生物医药企业需求提供7×24小时口岸综合服务,建立涵盖地方政府、机场、航司、货站的口岸五方合作机制,建立医药品快速验放“绿色通道”,建立联合服务专窗,采取“优先机下清点、全程专人跟踪、优先装车服务”,将服务内容向前延伸至运输、仓储、安检等环节,向后延伸至检验检测等流程,构建口岸服务最大“同心圆”。

(三)用好综保区优惠政策,提升服务创新性。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实施“两步申报”、“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便利措施,加快货物入区流转效率,提升药品出区入市灵活度。利用综合保税区内恒温恒湿仓储资源,支持进口药品在保税存储状态下先行抽样检测,配套“一证多批”模式,同批保税存储药品凭一份药品报关单即可分批出区,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实施成效

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链改革实施以来,吸引超过160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开展进出口业务,收到企业一致好评,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2021年前三季度,经机场口岸申报进口药品超百亿元,其中血清及疫苗货值超50亿元并呈两位数增长。

25

白云空港口岸“园区物流直通”模式

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一、实施背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白云机场口岸进出口货运遭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积极作为,借助“空运物流智能化监管系统”,创新监管方式,推动实现“园区物流直通”,园区内车、货等物流要素快速流通,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

二、主要做法

(一)车辆“无感”进出。全面启动“车辆自助进出区”作业模式,海关系统与园区系统、货站作业系统互联,所有进出园区办理业务的车辆均可24小时“网上预约”,提前录入和绑定车辆、货物数据,智能卡口自动识别抬杆放行。目前已覆盖5大业务门类63项业务,涵盖口岸普货、生物医药、邮件、跨境电商、快件、综保等业务,并辐射联通海珠生物岛、南沙综保区、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辖区外海关监管区域。

(二)货物“提前”分流。创新出口“提前申报、收运分流”快速报关模式,货站和企业在安检收运完毕即可收到查验、放行信息,疏通物流关键环节堵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货站启用出口货物整板收运模式,大大加快出口货物流转速度,有效应对疫情下机场货站出口货物滞留、“爆仓”的情况。

(三)业务“无纸”办理。支持货站完善作业系统,实现海关数据回执与“单一窗口”等公共服务平台与场所作业系统数据实现充分交互,货站即时获取货物报关情况,提高货站查验货物调度、放行货物提货等作业效率。推动跨境电商回执数据海关通道、“单一窗口”通道“双回路、双保险”,保障电商特别是“双十一”等大促销活动期间的物流监管电子化、不间断,实现口岸报关物流环节全程“无纸化”。

三、实施成效

“园区物流直通”改革后,舱单分拨车辆流转时间缩短约4小时,快件、跨境电商业务耗时缩短约一半。2021年1-9月,广州海关空运进、出口整体报关时间17.4、0.58小时,同比压缩23.65%、71.14%,在全国报关单量前十位直属海关居于前列。今年以来,车辆自助进出53.7万车次,日均1767车次,有效防范疫情期间人员直接接触交叉感染风险。

26

“智慧海关”空邮中心改革项目

助力企业管理提质增效

一、实施背景

为提升邮件报关效率,助力邮政企业管理提质增效,邮局海关综合运用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海关”空邮中心改革项目,建设在途监管、装卸监控、在仓监管等功能模块,通过科技手段解决邮件进出境数量持续增加与有限监管资源的矛盾问题,提升邮件监管与服务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实现监管资源科学调配,实现邮路监管信息化。借助“智慧海关”、“在途监控”功能,对启用智能电子锁管理的转关和转场车辆,通过对接电子智能锁的GPS轨迹系统、卡口系统和海关监管系统,实时监控进出场车辆运输状态,实现了邮路转关、转场的信息化。改变传统运邮车辆途中监管“物理关锁+纸本路单”的模式,实现邮件、邮袋、邮车电子信息关联,提升监管效能,释放人力资源压力。

(二)提升场地管理效能,实现仓库管理可视化。借助“在仓监控”模块,实现海关监管系统与邮政仓管系统的对接、邮件仓管数据与邮件实物定位的关联,实现邮件实时定位、追踪等功能,5分钟内即可在百万海量邮件中精准定位任一邮件。同时结合场地布局,对邮件暂存仓进行可视化标签标识,支持实景查询货架存储情况及存储邮件状态信息,邮件管理便利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三、实施成效

依托“智慧海关”空邮中心改革,实现在途、仓库管理的信息化,减少了邮路转关大量的纸本单证交接环节,在提升30%监管效率的同时节约50%人力资源。通过“在仓监控”功能的应用,邮政企业查找邮件交付海关监管耗时从3天压缩至1小时,仓管邮政人员也从20人下降至5人,仅人力成本每年可节约120万元。

27

拓展“舱单分拨模式”

助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一、实施背景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广州市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广州国际生物岛(以下简称“生物岛”)是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载体,目前已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实验中心落户生物岛。海珠海关发挥在生物岛实施派驻监管的优势,助力打造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力度,服务促进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广州白云机场——生物岛舱单分拨物流模式。货物运抵白云国际机场后,无需在机场口岸排队换装、分拣、接驳,可通过专属通道快速分拨至生物岛的冷链仓库再办理报关手续,全程冷链运输、存储安全,解决生物医药产品在机场口岸查验排队时间长、储存条件受限等问题, 压缩报关时间70%,企业报关、物流成本降低20%。

(二)提升过程监管的智能化水平。支持开发与快速报关模式配套的“生物岛海关监管辅助系统”,涵盖运输车辆GPS轨迹全程可视化监控、货物信息查看等功能,并纳入海关管理网管理,实现企业数据与海关系统的交互,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实施成效

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基于海关“白云机场——生物岛”的监管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开发园区辅助系统,集成了在途监控、电子卡口、数据交互等功能,实现海关、机场(港口)、平台、企业等各方全链条无缝对接,将白云机场的口岸功能延伸至生物岛,为企业提供运输安全、报关快捷、监管高效的一站式快速报关服务。2018年至2021年华南平台进口报关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21年1—8月,广州国际生物岛企业医药产品进出口总值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28

优化海关监管服务

擦亮琶洲“会展之都”名片

一、实施背景

广州琶洲是全球面积最大会展业集聚地,在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广州会展中心海关(以下简称“会展海关”)积极围绕“强监管、优服务、聚企业、促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擎驱动”,积极提升报关便利化水平,助力推进琶洲会展业国际化,擦亮琶洲地区“会展之都”名片。

二、主要做法

(一)“互联网+会展e通”,实现会展业全程线上办理。在全国率先研发“互联网+会展e通”系统,打造涵盖展会确认、展品报关、展中监管、展后核销和留购等事项的“全天候办理窗口”,以关检融合为契机将报关环节由16个减至8个,办展企业递交资料由最多40多项减至最少2项,实现会展监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便利企业“零跑动”。

(二)推进保税新业态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创新叠加自贸试验区政策、保税政策与海关会展监管政策,实现南沙保税港区平行进口汽车到市区展示销售;进一步拓展“保税+会展”适用范围,探索将红酒、化妆品、进口食品等更多保税商品在市中心开展保税展示,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个性化服务措施,吸引优势展会企业集聚。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创新推出会展审批事项“一窗办”,“点对点”收集定点展会企业诉求,“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问题,开设24小时咨询服务专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支持培育国际宠物展、国际园艺展等新兴会展项目。

三、实施成效

自2018年会展海关驻展以来,吸引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等辖区内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会展企业在琶洲注册,截至目前,琶洲注册会展企业超过1000家,规模以上会展企业超60家,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29

加强关地合作

打造海关政务服务“样板间”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天河海关践行“为群众办实事”,先行先试参与海关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加强与地方多部门协同联动,不断推进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为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贡献海关智慧。

二、主要做法

(一)共赢发展,推动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积极融入地方政务服务建设,设置24个服务窗口集约化受理广州海关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11月,广州海关开展政务服务窗口业务“通办”改革,企业可在广州关区7地市任何政务服务窗口办理48项政务服务业务,全力打造以天河海关为枢纽“一窗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实现海关业务无障碍办理,全面提升办事企业群众的体验感。

(二)科技赋能,推进政务服务多上“平台”。融入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将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广州政务晓屋”,将6项个人业务、10项涉企业务分别上线“粤省事”和“粤商通”平台,将11项业务上线“穗好办”,实现海关政务服务事项在多个平台“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随地办”。

(三)互联互通,避免政务服务“跑多头”。建立统一数据接口,实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多证合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改革,将海关作业系统与市场监管部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动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纳入注销便利化。

三、实施成效

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全覆盖,海关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天河海关进驻地方政务大厅以来,年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0余万件,今年1—9月,共办理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业务11861宗,取得了服务质量零投诉、业务办理零差错、窗口评价满意率100%的好成绩,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0

打造中欧班列监管服务新模式

畅通“一带一路”贸易物流网络

一、实施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欧班列凭借铁路运输的分段运输、运输时间稳定和清关便利等优势,成为在空运、海运运力下降等情况下外贸企业的重要进出口渠道。广州海关隶属车站海关为支持“广货出海”,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贸易便利化,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支持稳定国际供应链。

二、主要做法

(一)设立“班列办理专窗”。提供7×24小时预约报关服务,“零延时”便捷办理报关、转关手续。采取“一票多柜”、“舱单归并”等方式,减少企业报关次数,货物整体报关时间可压缩40%,有效降低企业报关成本,提高报关效率。

(二)“零接触”报关服务。建立与口岸相关单位查验各作业环节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收发货人免于到场协助查验”的快速验放模式,优化多式联运监管模式,加强视频远程监控现场作业情况,全面落实“零接触”报关服务。

(三)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实现关企无缝对接,专人专岗跟进企业诉求,“一企一策”、“一事一策”支持企业发展。对接铁路部门、班列运营平台,提前做好货物分流、发运准备。加强与出境地口岸海关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有力保障报关顺畅。

三、实施成效

广州大朗站发运的中欧班列已形成了“6出2进”共8条常规固定线路的规模,覆盖西欧、东欧、西亚、中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城市。2021年1—10月,广州大朗站共开行进出口中欧班列109列,发运标箱10868个,货重5.62万吨,货值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2.47%、30.25%、30.09%、19.85%。

31

保税供油量“成倍增长”

为外贸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一、实施背景

广州港作为世界级大港,对保税油的需求长期保持在高位。据估计,广州港区域的保税油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内总体需求量将超过1200万吨/年,但广州港区域内仅供应不到25万吨,保税油供应量保持较低水平。广州海关隶属番禺海关紧扣保税油支持政策和国内炼厂出口退税政策,多措并举支持国内保税油供应,提升国内保税油供应企业的竞争力。

二、主要做法

(一)科技赋能,推进供油无纸化作业。充分发挥关区公、自用型保税仓库“小、灵、快”的政策功能优势,实现供油监管全程无纸化。建立跨隶属关线上审批协调机制,成功办理首票保税油跨关区直供业务,实现申请、出库、核销等环节“线上办理、线上审批、线上互认”。

(二)提前对接,支持企业采取多种供油报关模式。提前对接企业供油需求,加强一体化报关等政策辅导,快速审核企业保税仓库和物流账册设立申请。引导企业提前办理出口申报手续,落实“先供油、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便利措施,助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船期紧张等问题。

(三)优化流程,建立供油地和受油地海关点对点线上审批协调机制。实现了供船申请、油料出库和核销结关等环节线上申办、审批和监管互认,企业不再需要多次往返两地海关现场递交资料和办理审批手续,在时间和人力资源安排上切实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报关成本。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10月,番禺海关辖区保税油企业供应燃料油和柴油共600票,共30.18万吨,货值10.16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2.09、3.47、3.46倍。

32

推动海运报关全链条无纸化

助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一、实施背景

海运口岸报关链条涉及的企业主体及单证交接环节较多,长期以来存在业务办理多部门跑动、纸本单证交接繁琐等问题。为此,广州海关隶属南沙海关推动海运报关全链条无纸化改革,利用关港信息交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了涉及海关、港口、船代、拖车等海运报关全流程业务环节“线上办理”,切实为企业提供报关便利。

二、主要做法

(一)关港信息实时交互。海关以海港智能化系统、关港通系统平台为依托,与码头生产作业系统进行对接,把物流监控嵌入码头作业流程推进“顺势监管”,开发建设重箱货物快速验放、空箱落地放行等系统功能,实现放行信息、查验信息电子化实时推送,通过货物运抵分流功能,智能研判货物查验/放行流向,助力“船边分流”、“抵港直装”等新模式落地发展,有效减少堆场二次吊柜,提升港区物流作业效率。

(二)打通企业间信息交互“最后一公里”。支持“单一窗口”联接码头、船代、报关企业,开发应用出口预配舱单预录入功能,实现出口货物运抵报告自动发送;推广应用进口提货单和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功能,通过直接生成电子进口提货单或设备交接单并发送至码头和货代企业,货代通过“单一窗口”向拖车公司及码头办理提箱手续,实现提货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支持完善系统功能,便利进出口相关企业通过到货通知、进口补料、货权转让、拖车管理等辅助模块,在线办理多个业务,避免来回跑动。

三、实施成效

实施相关改革助力节省企业报关成本和时间,南沙区跨境贸易指标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新区营商环境评估18个国家新区中名列前茅,整体报关时间持续稳定在合理区间,2021年10月,南沙口岸进出口整体报关时间25.9小时、1.18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71.46%、95.99%。

33

《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快递送达 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一、实施背景

2020年开始,进口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查询并下载《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以下简称《证明》)电子版本,但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需要,依旧选择申领纸质《证明》。广州海关隶属越秀海关结合企业诉求,推出《证明》政务专递一站式寄递服务,切实解决好为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企业自主选择办证、取证方式。以“高效、安全、便捷、自愿”为原则,推出EMS政务专递服务,减少企业办证领证跑腿次数。需要申请纸质版《证明》的进口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现场领取或快递送达。选择快递送达《证明》的进口企业,只需在网上或查验实施过程中向海关提交相关材料,并提供《证明》收件人信息。

(二)EMS政务专递送达《证单》。EMS政务专递采取专袋专封、优先收寄、优先处理、优先投递的专属服务方式,保障《证明》快速安全高效送达。证单出具后,由EMS快递员将证单送到办证企业手中,将办证取证由“上门办、上门取”变办“网上办、送上门”,实现企业办证“少跑腿”甚至“零跑腿”。

三、实施成效

实施《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快递送达,可以实现企业申领《证明》全程“不见面、零接触”,节约企业跑腿时间和成本,提升海关行政效率,助力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2021年7—10月,越秀海关共寄出45份《证明》,惠及11家企业。

34

市场采购业务集约化管理

支持两个“国家级试点”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广州海关隶属荔湾海关创新建立“集约化管理”机制,统筹对花都、顺德两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约化监管,形成“国家级试点”协同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助力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两个试点协同发展。组建市场采购跨部门专家团队,摸清关区市场采购企业底数,创新形成“两个试点申报,数据后续集约核查”模式,形成统一服务、统一监管的管理机制,推动两个“国家级试点”协同发展。

(二)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市场采购规范健康。联合税务、外汇等部门成立市场采购企业综合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备案、退汇、报关等“一站式”服务。打造跨部门全链条监督管理制度,构建监管闭环,形成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机制。

(三)在配套创新上下功夫,推动新兴业态高质量发展。支持参与试点企业运用“提前申报”、“容错机制”等政策,设立专窗优先办理修撤单业务,服务市场采购企业快速报关。联合两个试点服务中心及时掌握商户诉求,实行一口受理、网上办理商户备案,避免商户跨部门来回跑腿。

三、实施成效

2021年前三季度,荔湾海关负责“集约化管理”的两个市场采购试点共申报出口报关单57.3万份,出口货物499.7万吨,出口货值2288.8亿元(353.1亿美元),占全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总值三成以上,促进广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

35

创新“数智化”内外贸分流管控模式

助推大湾区“双循环”物流提速增效

一、实施背景

为支持加快西江、北江等内河口岸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广州海关隶属肇庆海关主动服务对接地方发展规划,创新内外贸一体化运行监控新模式,以高要港为试点建成“数字智能化”内外贸分流管控系统,向科技要效率,以智能促效能,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助推内河口岸发挥“双循环”战略支点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数字化”物流管理新平台。统一调度物流链条,强化中控指令的“大脑”作用,实现了全程作业数据“入系统、留痕迹、可追溯”;统一数据传输标准,明确标准化字段及规则,打通与国际、一线航运枢纽港之间的信息交互梗阻,缩小了口岸之间的代际差距;引入5G移动终端,实现叉车、吊机、拖车等外场设备全覆盖,实现物流信息反馈“零延时”。

(二)创新内外贸一体化管控新模式。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重前沿技术,创造性地提出“同泊位、同堆场、同吊机和分时分区管理”的运作理念,增配AI人工智能识别设备,打造以自动预警处置为核心的内外贸分流管控系统,实现生产要素内外贸共享,24小时自动判别集装箱属性,满足口岸按需调整内外贸经营的实际需求,降低口岸生产经营的合规成本。

(三)推行海关立体顺势监管新举措。结合口岸物流特点和形势要求,创新监管理念,整合码头作业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船公司舱单传输系统等关联数据信息,开展多维度实时监控,实现物流、信息流相互印证,重点优化“抵港、吊装、提离”三个节点;“卡口通道区、异常处置区、泊位装卸区”三个区域监管,形成“监控—预警—处置”闭合回路,让数据为监管保驾护航,为货物报关提速增效。

三、实施成效

项目解决了内河口岸内外贸生产要素物流割裂的历史难题,口岸货物实现快速分流,大幅度提高装卸效率,生产作业费用和企业报关成本进一步降低。据测算,2021年4月系统上线运行后,试点口岸吊机闲置时间、堆场空置率同比下降约15%,今年2、3季度口岸内外贸货物整体吞吐量月均环比增速近50%,场内作业人员配置减少10%,新增来往广西、佛山、深圳的内贸航线6条。该项目具备较强的兼容性、扩展性和可复制性,目前已有1个口岸启动建设,2个口岸复制推广。

36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助力韶关配送中心打开国际市场

一、实施背景

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海关隶属韶关海关主动支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认定,投入运营配送分中心检测监管平台,充分利用职能和发挥技术服务优势,指导该配送中心取得出口资质,助力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远销境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企业资质培育。通过政协议案方式率先建议构建集检验、检疫、报关、信息化“一站式”服务的粤北特色“菜篮子”配送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力帮扶韶关“菜篮子”配送中心获得供港/出口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备案资质,指导完善韶关“菜篮子”配送中心建设。

(二)加强报关服务支持。立足职能优势,从企业申报资质、系统操作、海关审核等方面支持企业农产品出口申报工作;收集整理进口国相关检疫要求,帮扶企业完善质量控制水平并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菜篮子”产品出口优先查验、优先出证等服务,实行快速报关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检测技术支撑。利用广州海关技术中心韶关分中心进驻办公优势,凭借专业技术支持制定配送中心的食品农产品管控方案和质量安全监控指标,完善制定并实施风险监测计划,及时评估“菜篮子”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消除影响当地农产品出口负面因素。

三、实施成效

目前韶关共38家备案及注册企业入选“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数量在全省位列前茅。该配送中心2021年5月实现加工出口,目前共加工出口新鲜保鲜蔬菜67批次,主要输往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合计826.9吨,160.5万美元。

37

发挥技术优势

助力辖区观赏鱼出口快速报关

一、实施背景

观赏鱼出口属于鲜活水生动物出口,对运输环境和时效性要求较高,报关效率直接影响观赏鱼出口存活率。为保障观赏鱼顺畅出口,广州海关隶属清远海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国外市场低迷、货运航班较难保障的情形下,主动为企业提供防疫指导、政策分析解读、资讯信息等技术帮扶,确保辖区观赏鱼在疫情背景下快速报关、顺利出口。

二、主要做法

(一)及时宣贯技术标准,指导企业提前应对出口国检测标准。及时收集国外法规和检验检疫对水生动物的技术标准,向企业宣贯不同国家的观赏鱼进口标准,帮助扩大企业的潜在出口市场。向企业推送日本对于观赏鱼肠炎红嘴病等检测要求,提醒企业做好疫病的防治和定期项目检测,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产品检测项目遗漏影响出口。

(二)指导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助力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门槛”。为跨越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做好欧盟国家定期对出口观赏鱼场的现场审查,清远海关严格按照水生动物监测计划,做好日常抽样送检,指导企业严格控制养殖环境、饲料安全和药物使用和溯源管理等关键环节,为企业及时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确保辖区观赏鱼各项指标符合各个进口国家的要求。

(三)实施监管模式改革,助力企业口岸快速报关。为解决水生动物疫病潜伏期长与口岸快速报关之间的矛盾,清远海关在日常严密监管的前提下,推行实施“出口前检验检疫+定期采样监测”监管模式。在企业出口前,按照进口国要求提前对观赏鱼进行10—15天的隔离检疫,并定期抽样送检,避免出口货物在口岸的长时间滞留,保障出口观赏鱼质量安全的同时快速报关。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10月,清远关区共出口观赏鱼84批近5万条。通过清远海关的技术帮扶、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快速报关模式等系列措施,促进清远地区观赏鱼产业聚集,帮助山区养殖户拓展国际市场,帮助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

38

创新海关监管车辆备案验核模式

提升办理海关业务便利性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推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广州海关隶属花都海关积极利用花都车检场场所的区位优势,为广州市区内运输企业提供“属地备案、异地验核”模式,建立企业备案、车辆备案、验车环节“一站式”服务,解决属地运输企业注册和监管车辆备案和验核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验核模式,“属地备案、异地验核”。针对广州市区无法提供大面积海关作业场所办理属地注册的海关备案车辆验核手续问题,天河、花都两地海关利用运输工具备案及检查作业分离政策,建立“属地备案、异地验核”作业机制,由属地天河海关负责办理属地企业和车辆注册备案手续,花都海关负责海关监管车辆办理验核手续,解决了广州市内企业海关监管车辆验核难问题。

(二)优化服务作业,实施“一窗通办”。为进一步便利企业办理海关手续,实现车辆备案验核一站式服务,花都海关将运输企业车辆备案的企业备案、车辆备案、车辆验核等工作实行一口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发证、统一执法标准。

三、实施成效

该项措施实施以来,解决广州市区场地限制无法开展海关备案车辆验核手续问题,并通过实施“一窗通办”实现车辆备案验核一站式服务,提升办理海关业务的便利性。2021年1—10月,花都海关共备案监管车辆87辆。

39

构建“零延时”快捷验放模式

提升来往港澳小型船舶通航效率

一、实施背景

广州海关隶属大铲海关负责来往于香港、澳门与珠江水域的小型船舶中途监管和登临检查工作,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广东与港澳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以大湾区建设及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业务改革,打造“零延时”快捷验放模式,提升来往港澳小型船舶通航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提前研判风险。利用大数据建立海关智能作业平台,整合、挖掘、应用海关系统数据,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效能,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进行提前风险研判,快速锁定高风险船舶,提高海关监管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分级分类管理,低风险船舶不减速“无感”直航通过,对中、高风险船舶,预先做好登临检查准备,在船舶到达锚地时结合风险要素精准实施风险排查,减少船舶不必要停航或待查时间。针对部分运输“急、特、鲜”商品通航时限要求高且需要查验的船舶,制定申报单证快捷验放模式。

(三)顺畅关企联系渠道。实施24小时热线接听,回复和解答各类政策咨询及报关疑问,收集汇总共性问题,在微信公号上集中对外宣传。围绕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疫情防控规定、监管政策等事项,不定期对各大船企、船员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普法。收集附近水域执法和服务单位联系方式,了解职责范围,为过往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和船企提供对口引导和办理指引。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10月,大铲海关共监管来往港澳小型船舶“零延时”快速通航率达99%以上,平均检查时长压缩至1小时以内,较去年同期水平提升33.3%。通过远程连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10余次,覆盖广东省40余家船企。

40

“一车一证”模式促进赛马报关便利化

一、背景目的

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目前常驻赛马400多匹,以每周“两进两出”的跨境运输模式往返穗港两地,随着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赛马集训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跨境运输赛马的规模正逐年增加。2018—2020年,香港赛马会往返粤港跨境运输的赛马分别达到1105、4389、4395匹次,2021年至今,跨境运输赛马更是达到4618匹次,同比增幅达38.27%。依照“一马一证”的赛马报关国际检疫规则,跨境运输赛马增多,将导致进出境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增多、报关时间拉长、生物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报关成本相应大幅增加。以跨境运输赛马动物检疫证书“一车一证”模式替代 “一马一证”模式,将极大简化跨境赛马报关随附单证、促进赛马报关便利化。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评估确保生物安全风险可控。组织专家对香港赛马会跨境运输赛马在途运输监管、马匹疫病年度监测结果、现场监管查验作业流程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一车一证”模式下生物安全风险可控。

(二)多轮磋商形成粤港赛马运输共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授权,与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就实施“一车一证”模式进行多轮磋商,深入研究可行性分析、风险处置、规则对接、应急方案,在动物检疫证书条款、模式实施细节等方面达成共识。

(三)启用新模式大幅精简检疫单证。加强对企业“一车一证”申报模式的指导,解决申报动物检疫证书编号字符超限、暂进赛马保函核销等一系列问题。启用新模式后,一台跨境运马车辆装载的所有赛马仅需随附一份动物检疫证书,在进出境环节以一份报关单方式向广州海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主管机构进行申报。

三、实施成效

启用“一车一证”新模式后,2021年6—10月,香港赛马会跨境运输赛马2165匹次,进出口申报单量减至388份,减幅达64%,企业在申报准备、单证整理、信息传输、资料归档等方面人力物力成本相应降低。9月初,香港赛马会致信从化海关,表示该项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马产业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41

优化政务服务模式

支持云浮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一、背景目的

为进一步方便云浮地区企业办理海关政务服务业务,广州海关隶属云浮海关、罗定海关成立“联合政务服务工作组”,由罗定海关派出具备签证资质和业务授权人员、云浮海关派出综合服务人员,同时进驻云浮海关办事大厅,实行两个隶属关区企业在一个海关窗口办理业务。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联合政务服务工作机制。优化联合工作组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场地布局、运行流程等要素,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化服务的窗口品牌。目前该工作组设有9个常规岗位,涵盖了原产地证书、检验检疫证书、加工贸易保税监管、减免税、企业资质管理、行政审批等事项。

(二)突出应急保障,实行节假日紧急业务预约处理模式。以突出审批办证网络化集约化为目标,支持企业通过网络办理海关政务服务业务,目前超八成业务通过线上完成办理。根据辖区内企业以动植物养殖和冰鲜食品为主、对报关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特点,联合工作组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外承诺实行节假日无差异预约办理模式。

(三)突出政治站位,着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供港澳活猪和禽肉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对供港澳禽肉产品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供港澳活猪注册企业,鼓励提前申报出口计划,证书即刻受理、即刻交付。

三、实施成效

“联合政务服务工作组”在进驻云浮海关办事大厅的同时,保留罗定海关审批签证事项办理窗口,实现云浮市海关对外业务窗口云浮城区、罗定市区“1+1”配置,为辖区企业提供“就近办”选择,大幅企业节省交通时间和通勤成本。

42

保安全优服务促便利

保障供港澳活猪供应不间断

一、背景目的

云浮是广东供港澳活猪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面对突发的2018年非洲猪瘟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大湾区市场对猪肉需求增大的情况下,罗定海关坚持“安全优先,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突出抓改革便企措施落地,全力以赴保障供港澳活猪安全出口、快速报关。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安全促生产,为活猪持续稳定安全供港澳保驾护航。强化检疫监管措施,把好源头监管“安全阀”,指导企业把实把好安全生产“饲料关、入场关、生产关、出场关、运输关、人员关”,持续做好安全监控检测。落实铅封、凭证运输、体温监测、监管日报等监管措施,对供港澳活猪实施批批隔离检疫和现场监装,筑牢人物同防,保障关区内供港澳活猪质量安全“零事故”。

(二)压时间促报关,进一步落实海关惠企政策助力活猪快速出口。实行关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动态掌握供港澳活猪存栏数据和出口计划;开辟针对供港澳活猪企业申报、检疫、出证“绿色通道”,实行“5+2、白+黑”全天候预约检验检疫监装,实行“即报即检”,降低供港澳活猪报关检测时间、增加企业出口频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优服务促便利,增强企业在外贸便利化改革中的获得感。加强“互联网+海关”建设,实行“不见面”线上办理业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企业“讲政策、送信息、听意见”,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聚焦企业诉求,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治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间断服务供港澳活猪出口。

三、实施成效

2021年1—10月,云浮供港澳活猪出口516批次19984头,同比增长35.3%,增长速度跃升广州关区第三位,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港澳市场活猪供应稳定,港澳政府、境内企业对罗定海关高效服务均给予高度评价。

43

优化监管服务

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顺畅出口

一、实施背景

河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近圈层,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供港澳地区食品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河源关区有供港澳活猪注册养殖场、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等企业59家,供港澳活猪约占内地供港澳活猪市场的近四成,供港澳冰鲜禽肉约占香港市场的近两成。为保障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快速报关和食品安全,广州海关隶属河源海关优化监管服务,助力河源地区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扩能增产。

二、主要做法

(一)因企施策,365天全天候快捷报关。发挥职能和技术优势,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常态化监测,科学制定抽检计划,指导企业科学合理使用农兽药,提升河源地区食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根据企业生产计划科学制定监管方案,实行24小时预约报关,对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即报即检,确保食品农产品365天全天候快捷报关。

(二)协调配合,实行属地口岸全链条服务。与口岸海关建立定点联络机制,及时沟通处理在途运输、口岸查验出现的异常情况,确保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安全抵港。建立对供港澳活猪“海关+企业”疫情联合防控的机制,助力企业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疫情的防控。加强与香港海关的联系沟通,结合企业出口诉求支持争取出口配额,帮助供港澳活猪养殖企业扩能增产。

三、实施成效

河源地区农产品企业扩能增产动力增强,目前在建4家规模超过10万头的供港澳活猪养殖场,产业集群及规模效应擦亮了河源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的招牌;2021年1—10月,河源海关监管供港澳活猪出口超5000批次、近1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7.8%、19.7%,供港冰鲜禽肉出口804批次、8392.8吨,同比分别增长17.8%、1.5%。

供稿:相关部门单位

               
原文作者:广州海关123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海关“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