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2021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
近年来,青岛海关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与地方口岸部门紧密配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优化报关流程、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报关效率、降低报关成本,涌现出一批制度创新性强、企业获得感强的特色做法。近期,山东省口岸办联合青岛海关经过宣传发动、单位推荐、网络评选、组委会评审等程序,在广泛征求市场主体意见的基础上,评选出2021年度青岛关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现予发布。
目录
01
编制发布“上合指数”服务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02
创新推出“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模式
03
畅通中韩“海上高速公路”助力“甩挂运输”领跑全国
04
关地共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抢抓RCEP机遇
05
实施“先期机检 码头直提”监管模式实现无感报关
06
推行“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助推内陆港建设
07
实施放行后报关单集中验估作业模式
08
优化出境竹木草制品监管模式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09
实施“静默监管”为造船行业减负增效
10
试点国际机场候机楼内公共场所“大许可小备案”管理模式
01
首创并编制发布“上合贸易指数”服务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海关总署官网发布“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指数”)
案例详情:
随着上合组织国家间务实合作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各成员国贸易主体不平衡、企业活跃度和参与度参差不平等问题也随之显现。为更好地掌握各成员国间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趋势,服务外贸企业的需求,青岛海关首创“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指数”,这一指数反映当前我国和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为各级政府制定经贸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企业更好开拓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
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习主席讲话精神,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上合特色开展分析研究,获得总署统计司肯定并列入总署统计工作要点。二是坚持大事引领、打造样板。将指数编制工作列入关党委八件大事实事之一重点推进,为确保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题组对指标体系进行多次研讨优化,并积极协调总署办公厅、科技司和信息中心。三是融合内外部资源,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向总署统计司请示汇报,获得指导授权和资源支持;发挥青岛大学的“教科研”资源和学术人才优势,实现课题研究的突破提升;发挥胶州海关联系协调上合管委的便利,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和平台支持。四是开拓创新,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在进出口监测预警分析基础上,集合关区专业人才成立工作专班集中攻关,通过全面研究上合国家经济贸易特点,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创新指数发布展示方式,开发建设专门的展示平台,面向全球常态化展示指数,并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服务,确保真正发挥指数服务贸易发展的作用价值。
取得成效:
该项工作获得总署统计分析司的充分肯定,明确要求青岛海关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为其他海关编制中国对东盟指数和中国对中东欧指数提供“青关样板”。开创性地从贸易规模、发展速度、贸易质量和贸易主体4个维度,建立科学客观并具有上合特色的指标体系,成为反映我国对上合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统计分析处、胶州海关、数据分中心)
02
新推出“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模式
(企业人员在胶州海关办理货物报关手续)
案例详情:
上合示范区作为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区间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始终肩扛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使命。关税处、胶州海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帮扶属地企业发展过程中了解到,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缴纳关税保证金引起资金占压,资金周转效率慢影响了货物报关速度。对此推出“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相关进出口企业凭借青岛农商银行出具的“担保文书”就可享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便利,实现货物正常报关。
主要做法:
一是精准把握施策范围,提供报关便利。青岛海关与上合示范区管委在胶州海关辖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中筛选出海关一般信用以上级别的进出口企业纳入“白名单”,由银行向海关出具缴纳海关关税的担保文书,提供关税保函服务,企业获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报关便利,于次月第5个工作日前完成上月应纳税款的汇总支付,实现进口货物报关便利化,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加速报关。二是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做好风险防控。关税保函额度不超过企业上年度全年海关税款的15%或企业上年度单月最高海关税款的110%,单户最高授信额度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该业务总授信额度不超过1亿元,并且设立5000万元的关税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海关税收风险补偿。
取得成效:
一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加速资金周转。实施“先放后税”措施后整个流程“0手续费、0担保费、0保证金”,降低了融资成本,大大加速资金回笼周转,预计每年可为享惠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二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企业进口货物到港申报后可直接放行提货,事后每月缴纳税款,提高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加快了货物报关速度,实现政策红利的双重叠加。
(胶州海关、关税处)
03
畅通中韩“海上高速公路”助力“甩挂运输”领跑全国
(青岛大港海关关员对“甩挂运输”货物及车辆进行监管)
案例详情:
企业在中韩两国间运输精密仪器、半导体配件以及大中型高精尖设备时,传统海运方式需要在两国港口经过多次吊装、搬运,极易造成设备损坏,给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且港口作业时间过长,无法满足企业快速达产的目标。而通过传统空运方式运输,在货物体积、种类等方面限制较多,运输等费用非常昂贵。针对上述情况,青岛大港海关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建立关、港、企沟通联络机制,多方共进,共同打造中韩门到门“甩挂运输”服务通道,减少了港口装卸、吊装和集疏港环节,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快速、经济的物流方案。
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集疏港流程,加快口岸放行速度。协同船公司、港口部门、运输企业、货运代理等多方无缝衔接,实现船到即卸,即卸即走,韩国挂车在中国牵引车的牵引下直接驶入口岸监管作业场所内,海关放行后,无需再更换车辆,可通达全国。二是创新海关监管措施,优化监管流程。参照进口集装箱监管模式对韩国挂车进行监管,流程大大简化,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支持企业按“联运中转”转关进行申报,允许实施无牵引车状态下先行施封、即挂即放模式,再次缩短了口岸等待时间。三是海关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动,实现挂车出省通行。积极宣讲海关监管政策,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办理韩国挂车备案手续。挂车备案后可享受国内车辆政策,海关放行后可实现全国自由通行。
取得成效:
运输安全性大大增加,避免了因吊装搬运碰撞带来的无形经济损失。货物加速提离,运输时间上比普通海运节省2-3天,使两地海港间物流快速联动。大幅降低集疏港物流成本,减少了港口吊装、搬运费用,大型设备“甩挂运输”也不再按散装货物收取海运费,每车物流成本可节省约500美元。业务量大幅增长,1-11月,门到门全程“甩挂运输”货运量达到1118TEU,同比增长96.14%,稳居全国第一位。
(青岛大港海关、口岸监管处)
04
关地共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抢抓RCEP机遇
(青岛大港海关关员在审签中心为企业办理原产地证书)
案例详情:
RCEP涵盖了全球30%的人口、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RCEP的签署对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对RCEP成员国的贸易比重达到37%,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关税处指导下,青岛大港海关与市北区政府在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共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有力推动全市外贸企业抢抓RCEP机遇。
主要做法:
一是搭建合作平台,打造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叠加地方政府资金、平台与海关专家、技术优势,打造青岛市RCEP等自贸协定实施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二是加强部门协作,主动提升服务便利。实现原产地企业备案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两证合一,通过加强与贸促会原产地管理合作,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促进涉原产地管理相关作业有机整合。三是破除辖区界限,提升资源配置效能。破除青岛市各隶属海关辖区界限,优化签证人力资源配置,实施“人工集中分类审签”模式,统一区域原产地管理要求。四是整合便利措施,释放改革叠加效应。持续推广应用原产地证书智能化自动审签、自助打印,开展政策宣讲和原产地预审等前置性涉企服务,强化技术支持。
取得成效:
企业享惠取得实效,中心启动以来,共为3000余家企业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4.9万份,签证金额达23.7亿美元,累计为相关企业实现进口国关税减免超7000万美元。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原产地证书人工审签时长由原来半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以内,原产地调查流程环节也由之前的3次压减至2次,实地调查时长压缩30%以上。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原产地签证“零跑腿”办证的比重达到63%,“零等待”审核的比例超过7成, “零重复”调查实现100%。
(青岛大港海关、关税处)
05
实施“先期机检 码头直提”监管模式实现无感报关
(进口集装箱正在通过海关先期机检设备)
案例详情:
为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效能,提升进出口企业服务水平,口岸监管处指导黄岛海关充分发挥“智慧海关”作用力,强化“先期机检+智能审图”应用,在海关、码头、企业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全国率先开展“先期机检、船边直提”模式改革试点。该模式在提高查验效率、压缩报关时间、减少物流环节、节省物流成本、企业无感报关等方面优势明显,优化了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非侵入检查设备布局。在港口前沿主要通路上设置海关通道式快速检查设备,集装箱卸船后可就近通过,过机平均时间由2分钟降为8秒,司机不下车即能完成机检任务。二是深化智能审图应用。在先期机检环节引入智能审图技术,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74%的集装箱图像能够实现智能审核,提高审图效率。三是构建先期机检和传统机检联动机制。实现先期机检图像在先期机检服务器和联网集中审像服务器之间的自动调取。带有人工查验指令的,直接使用先期机检过机图像,大大缩短了过机等待、图像审核的时间。四是实现基于先期机检的查验流程再造。进口货物卸船后顺势经过先期机检设备,码头直提货物可以节省从码头到查验区的全部物流动作,机检后仍需人工查验的货物可从前沿堆场直接调箱至查验平台,无需二次过机,避免码头重复作业。
取得成效:
企业报关成本大幅降低,新模式下,机检快速直放的货物直接从码头提离,企业物流成本每箱节省约600-1000元,占比口岸查验整体费用80%。报关效率明显提升,通过直放直提优化完善现场查验流程,平均压缩报关时间3-7个小时,压缩查验报关时间35%,提升了场地周转效率和港口综合竞争力。国门防护水平得以提高,借助先期机检技术,查发了一批进口固废、野生动物走私等重大案件和多起夹藏案件,有效防范口岸安全准入风险。
(黄岛海关、口岸监管处)
06
推行“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助推内陆港建设
(黄岛海关关员在码头前沿监管海铁直运集装箱)
案例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青岛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城市,陆向连接中亚欧洲、海向辐射东亚、东南亚乃至整个太平洋沿岸,双向互联优势明显。青岛海关凭借山东港口青岛港便利的港口和铁路运输条件,实施“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新模式,着力为沿黄流域延伸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支持山东港口布局内陆港21个,班列总数达到72条,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真正将出海口搬到沿黄流域企业的家门口。
主要做法:
(一)推动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延伸,服务“一带一路”。通过海关转关、在途系统以及港口管理系统将内陆港与港口相连,使港口成为内陆港的中转站,内陆港成为港口的功能区、延伸区、扩展区。内陆港与码头作业系统实现数据互通,申报放行的货物信息自动进入码头配载流程,快速完成属地放行、提单换单等操作流程,避免甩船和产生加急费用。(二)便捷报关、提高效率。企业在属地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关港互动,完成系列报关手续,降低出口风险,同时借助铁路运输价格及政策优势,避免传统公路运输施、验封操作,进一步提高报关效率,降低企业费用。(三)解决铁路入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到达码头铁路场站的货物无需再堆存、验封,直接运抵码头前沿,过卡自动发送运抵报告,系统自动核销转关单,生成放行信息。
取得成效:
实施该模式后,内陆港作为港口码头的延伸,内陆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海关放行的出口货物,进入码头生产作业系统,有效规避甩船风险。创新的海关物流监管模式,解决了码头铁路场站至码头“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提高了报关效率,更为企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新模式实施以来,青岛海关共监管“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业务466票、820箱,每票货物报关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3小时,通过铁路转关至港口出口的货物,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约近400元。
(黄岛海关、枣庄海关、口岸监管处)
07
实施放行后报关单集中验估作业模式
(烟台海关验估岗位人员正在对进口商品开展验估作业)
案例详情:
此前,青岛海关采取了分散验估模式,各隶属海关均设置验估岗位,随着改革不断推进,风险防控效能不高、作业标准不统一、人力资源紧缺、企业获得感较低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提高验估作业质效、统一执法尺度,青岛海关2021年3月8日起扩大青岛海关事后验估中心(烟台)试点范围,统一处置烟台、威海地区7个隶属海关19个业务现场的放行后验估指令,有效提高验估工作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主要做法:
一是调整职责划分,实施集约化管理。在全省率先打破了各隶属海关之间的职责界限,由事后集中验估中心统一负责接收、处置并反馈19个现场的放行后验估指令。二是建立规范机制,统一执法标准。制定《烟台海关事后集中验估作业操作规程》,并建立应急联络处置机制,实现验估标准统一、作业流程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执法结果统一。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提升作业效率。开发验估作业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临期自动提醒、作业成效实时展示、部门间联系单一键拟制、企业信息点击查询等功能,提高作业质效。四是实施远程验估,拉近服务距离。对异地企业采取电话、远程视频等方式开展工作,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完成验估核查,验估作业效率平均提升2-5个工作日。
取得成效:
一是验估作业效率和成效实现双提升。扩大试点以来,补税3900余万元,同比增长4.3倍;验估反馈及时率100%,有效率99%,同比分别增长10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二是辖区整体风险防控效能逐步增强。打破单一现场验估的局限性,举一反三延伸税管局税收风险防控触角,审价、归类、原产地等风险防控均取得新突破。三是征管服务效能得到充分释放。集中验估有效解决各验估现场一人多岗、身兼数职导致作业质效不高的问题,减少20个现场业务人员的事后验估工作量。四是改革成效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入选烟台市跨境贸易指标10大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被推报为山东自贸试验片区创新成果案例,已实施事后验估的520家企业满意率达到99.58%。
(烟台海关、关税处)
08
优化出境竹木草制品监管模式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临沂海关关员到柳编出口企业调研)
案例详情:
竹木草制品是临沂富民兴市、村镇群众就近就业的重要产业,行业从业人员超百万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30余万人,带动物流经营总额1200亿元。为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动植物检疫处指导临沂海关积极优化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查检模式,成立联合查检中心统筹辖区查检业务,创新实施远程视频查检、文件审核企业注册登记材料,以有限的资源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主要做法:
一是化零为整,推行查检联合作业,提高现场查检效率。成立联合查检中心,统筹处理辖区查检、放行、签证等任务,集约安排关员、车辆,布控货物查检一天内完成。二是推陈出新,创新业务查检手段,增加线上查检方式。通过风险分析,在保证一定现场查检比例基础上,对出口竹木草制品施行线上远程视频查检,提高查检效能。三是去繁就简,优化注册登记/分类管理程序。文件审核申请材料,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实施现场评审。通过线上远程视频方式验证,加快企业注册登记速度。四是精准服务,宣讲帮扶企业,提升运行水平。主动搜集国外最新检疫要求、技术性贸易措施,深入产业聚集区开展政策宣讲,开展“一对一”帮扶,提高企业应对能力。
取得成效:
出口业务大幅增长,1-11月份,共计278家企业取得出口注册登记资质,检疫出口竹木草制品134.6亿元,同比增长36.2%。工作效能明显提升,线上查检企业预计共节省查检路途时间约8000小时,查检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联合作业、视频查检工作模式,基本实现布控货物日报日结,属地查检时限大幅压缩。
(临沂海关、动植物检疫处)
09
实施“静默监管”为造船行业减负增效
(威海海关关员深入企业调研生产现状)
案例详情:
造船行业建造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且部分船企因保税监管规定,常年有大量资金作为保证金质押而无法周转使用,而海关也面临保税税款流失的风险。自贸处指导威海海关积极探索以模式创新和科技手段在不突破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松绑减负”,为船舶行业量身打造“静默监管”,有效破解“既防范风险、又纾企解困”难题。
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监管效能。充分发挥隶属海关贴近企业的优势开展试点,借助威海市经济大数据运行平台构建“风险数据评估模型”,汇集海关数据,对接企业信息,实现对企业经营异常风险的实时监控、精准画像和靶向监管。二是加强与地方合作。与地方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与联动合作,汇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能集成、功能优化和监管协同,分析评估企业资产、社保等纳税、信用等数据信息,对不同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三是强化理论研究。基于对船舶行业日常监管节点性风险分析,确定3大类35项高中低风险评估指标,设定风险评估规则。“静默监管”分析研究文章被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工作研究》第48期采用,课题文章已获青岛海关科研立项。
取得成效:
一是有效防控风险。将监管重心由原来的实货监管、手账册执行监控延伸至对企业经营整体风险的把控,监管覆盖度更广,监管内容更为合理,有效防范保税料件税款流失风险。二是纾解企业困难。以“静默监管”为依托已为试点企业免征风险类保证金9000余万元,企业获得感强烈。试点以来企业已顺利交付3艘高端客滚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9.7%,目前手持订单13艘可持续到2025年。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对低风险企业的无感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也减少了对企业实地核查频次,降低行政性成本。贴近企业实际的差别化监管手段和措施,提升了企业的幸福感和认可度,“静默监管”取得了关企共赢。
(威海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
10
试点国际机场候机楼内公共场所“大许可小备案”管理模式
(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关员在胶东机场候机楼实施空气质量监测)
案例详情:
为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海关总署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后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国境口岸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和“审批改为备案”改革。青岛海关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切实优化国境口岸营商环境,提高海关监管效能,根据候机楼内公共场所国境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现状分析结果首次创新提出对候机楼公共场所实施“大许可小备案”管理机制的设想:即把整个候机楼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对候机楼内部的各类独立的小公共场所采取备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主要做法:
一是重评估,实施分类评审。开展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安全风险级别实施分类审核。二是重落实,彰显改革实效。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在全国口岸范围内推广应用自贸区内公共场所“告知承诺制”审批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要求,指导机场集团对整个候机楼以“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申办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三是重突破,试点备案改革。针对候机楼内公共场所尝试“大许可小备案”监管模式改革,对候机楼内经营类公共场所全部实施备案管理模式,切实减轻微小企业负担。
取得成效:
监管效能明显提升,机场口岸试点候机楼内公共场所“大许可小备案”管理模式以来,对整个候机楼实施大的公共场所“告知承诺制”卫生许可,对候机楼内其他经营类公共场所实施备案,有效降低工作量,监管效能明显提升。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对候机楼内73家经营类公共场所实施备案,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有效降低经营类公共场所小微企业的人力和办事成本,缓解了候机楼内小微企业的运营压力。
(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卫生检疫处、法规处)
原文作者:青岛海关12360热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