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海关“再”发力 全力保障供暖季能源供应
石家庄海关“再”发力
全力保障供暖季能源供应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口岸,曹妃甸港坐拥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两座,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储罐14个,罐体容量达248万立方米,气化后可实现日最大外输能力10200万立方米,在京津冀地区冬季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供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为保障京津冀地区供暖季液化天然气供应,石家庄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在压缩通关时长、优化监管模式、释放政策红利、落实安全责任上持续发力,实现通关效率与监管质量“双提升”。
1
通关时长再压缩
针对液化天然气等石化产品货值高、要货急的情况,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围绕重点业务领域优化通关模式,以通关时长监测模型为基础,从接单、审单、查验、缴税等多个环节着手,出台全链条优化效率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推广“提前申报”“预约查检”、重量鉴定“依企业申请实施”、减低品质检验取样送检比例等惠企政策。设立专人专岗,以企业通关专员模式实施“7×24小时”通关,做好单据预审核工作,采取保证金、保函等税款担保模式,在货物靠泊前完成除登船查检以外全部通关环节。加强与港口部门的联系,指导企业提前协调泊位、接收岸罐等设施,全流程跟踪货物通关状态。2024年1-11月,进口液化天然气整体通关时间同比降低76.55%。
2
监管模式再优化
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关企联动打造智慧监管链条,依托“油气监控”“连续取样”等在线系统,实现卸检同步、全程可溯。依托“十二方”保供联席会议机制,组建登临专班同步开展监管作业,构建“企业‘少跑路’+接卸‘无缝隙’+船舶‘零等待’”全链条通关模式,形成“即到、即靠、即查、即卸、即检、即放”的“六即”一体化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视频远程监控+实地巡查”相结合模式,实时关注泊位、储罐、管道、接卸等设备运行情况,以顺势监管促进外贸发展,全力保障民生福祉。
3
政策红利再释放
进口天然气增值税先征后返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加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为做好液化天然气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工作,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深入调研重点液化天然气进口企业需求,了解企业进口计划及增量幅度,精准对接企业“减退缓”税收需求,靶向提供“专项政策培训、专人企业对接、专业跟踪指导”的专业化服务,主动加强与财政部监管局、国库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提高审核时效,加快返还速度,使惠企政策上的“白纸黑字”转变为企业享惠的“真金白银”,进一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减少企业在全球液化天然气价格竞争中的制度成本。今年以来,累计办理9次税款返还,共计17.28亿元。
4
安全责任再落实
进口液化天然气易燃易爆且需超低温存储、运输,对靠泊、卸载、检测的工作连续性和时限要求非常严格。为筑牢进口液化天然气安全防线,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以“五级安全责任”清单为抓手,对进口液化天然气检验监管实行各层级、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模式,实现责任落地不留死角、不漏一处,聚焦液化天然气危险特性特点,积极推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企业自查、应急演练的“三查一练”监管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应急处突能力,实现监管作业和货物质量“双安全”。
据统计,今年供暖季以来,石家庄海关所属曹妃甸海关累计监管进口液化天然气68.49万吨,折合约9.59亿立方米,以一个三口之家月均用气15立方米计算,可满足53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海关将持续做好监管效率“加法”和企业负担“减法”,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应急服务,全力保障居民温暖过冬,服务冬季保供大局。
供稿:石家庄海关法规和综合业务处、曹妃甸海关
监制/郑勇
审校/郑惠华
编辑/邢兆洁
作者/郝常
石家庄海关12360
长按二维码
了解石家庄海关更多
秀米投稿:sjzhgxwxc@customs.gov.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