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关恢复统计45周年以及南京海关统计处成立30年这件“小事”——写在第16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江苏大地,这片经济热土上的神圣国门巍然耸立。次年国务院决定恢复海关统计,南京海关统计事业开始筚路蓝缕。
从一把尺子、一个算盘、一份过录表,一行一行的审核数据,到计算机辅助审核、全国联网传输、数据质量联合监督管控,职能从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海关业务统计数据审核延伸到数据分析、专题研究,45年,海关统计范围不断扩大,统计技术不断丰富,统计职能不断拓展。45年来海关统计也见证了我国外贸发展的不断进步:
1979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93.33亿美元,其中出口136.58亿美元,进口156.7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值仅占全球的0.9%,是标准的贸易小国。1994年开始我国外贸才出现稳定顺差。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迎来了迅猛的发展,“十五”时期进出口4.5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4.6%;“十一五”时期进出口11.69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5.9%;“十二五”时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进出口19.9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5.8%;“十三五”时期,在全球原油价格暴跌、第一次中美经济摩擦叠加疫情突然爆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进出口21.6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3.3%;“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科技创新,助力全球经济疫情后复苏,预计进出口有望超过3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6%。
江苏是我国重要的进出口基地和外贸增长发动机,海关统计也见证了江苏外贸蓬勃的活力和发展的历程。1979年,江苏外贸进出口仅有6.8亿美元,其中出口6.2 亿美元,进口0.6亿美元。“入世”以来,江苏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十五”期间进出口6340.3亿美元,年均增长38%,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期间的8.3%提升到13.9%;“十一五”期间进出口1.8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5.4%,占比进一步提升到15.7%;但是江苏外贸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受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影响较大,“十二五”期间进出口2.75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 3.2%,占比下滑至13.8%;“十三五”期间进出口3.0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3.3%,占比14%;“十四五”期间,江苏外贸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跨境电商等新贸易业态,大力发展“1650”产业体系,船舶、海洋工程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产业在全国领先,在2023年占全国进出口比重探底12.6%后逐渐回升,预计今年进出口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持力量。
伴随江苏外贸的成长,南京海关统计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980年南京海关恢复开展统计。其后,在征税统计处下设立了统计科。1995年9月,南京海关成立了综合统计处,下设综合、数据处理、统计分析3个科室,主要从事贸易统计、业务统计、外贸进出口分析3项工作。随着职能的增加,综合统计处逐步扩容,下设5个科室,承担贸易统计、业务统计、报关单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执法评估5大职能。关检机构改革后,综合统计处增加了政策研究职能,更名为统计分析处。
南京海关统计设立处级机构以来,坚持“有为才有位”的“老统计精神”,弘扬“有位必有责”的担当意识,争先竞优,不断自我突破。1998年,南京海关综合统计处首次在全国海关统计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此后5年取得全国“五连冠”,2003年以 0.03分的微弱差距获得第二名,2004年至2007年再获“三连冠”。2008年之后全国海关统计工作采取等次评比,截至2024年,南京海关统计工作连续保持第一等次。
在业务上不断进步的同时,南京海关统计处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也不断取得突破。2003年被人事部、海关总署评为全国海关先进集体,2010年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11年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2012年获评全国海关基层先进党组织,2013年再次被人社部、海关总署评为全国海关先进集体,2016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统计处党支部入选南京海关首批“四强”党支部,是江苏省级机关工委12个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之一。处内涌现出全国青年卫士唐仁军同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欣同志等一批先进典型,3名同志获评省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回顾海关恢复统计的45年历程,我们见证了我国外贸的飞速发展和江苏外贸的蓬勃生机。回顾30年来南京海关统计处的一路高歌,我们以传承、荣誉和使命自勉。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愿我们携手同行,在南京海关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海关总署统计司的关心指导下,秉持“四个站在”,共铸“四局四进”,践行“三个我是”,跑好我们这一棒,用奋斗谱写海关统计新的乐章。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海关12360服务热线”
供稿:统计分析处
编辑:金陵海关 吴星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