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21 1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如何?4 @. l7 l3 I' b
3 f/ P+ m: w) _7 L2 v“零售包装”英文为“put up for retail sale”,即其包装形式是为了“零售”用途(或目的),并不需要也绝对不可能为某个固定的“量”所限制。例如,20多年前“可口可乐”饮料刚开始在中国供个人购买饮用的一般都在500毫升以下,这种包装肯定属于“零售包装”。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1升、1.5升、2升,一直到目前市场上最大的2.5升包装,它们都属于“零售包装”。反之,也有商品会逐步趋向于小型化、精致化。所以说,“零售包装”商品的“量”是可变的,尽管其“量”应该比较小但却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度。
: {8 S# N2 I' m/ b4 Z5 B5 e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如上述一(二)3所举的酒、均化食品、纺织纱线的例子),一般情况下,税则中的“零售包装”是可以根据进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而并不需要“额外”再制定重量或容量的“量”的标准的。如果随着商品包装种类的变化而导致海关现场归类人员判断“零售包装”产生困难的话,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没有对“零售包装”的概念深入、正确的理解。
( h9 H- ~0 ]$ i( _: v) @" H0 k8 c1 p; t0 B
. i* I" v3 A0 ?
/ F4 Z2 U/ b$ s p7 j2 G: M0 g( e图4 图5
% S! x3 L$ F5 v8 e8 z' |6 P F& L+ Z( X4 Y/ R9 b A
2、量的大小
# e. }3 }; @6 w6 t “零售包装”中的“零”应该是“零星”的意思,即“零售”的“量”往往是比较小的,当然由于商品性质不同会导致“量”的不同。其中不容易保存的,如药品可能相对量要小一些,而保存期较长或不容易变质的,如饲料、洗衣粉则可能相对量要大一些。但是,只要面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则包装的大小一定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方便,即使是不容易变质的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包装量过大,则打开包装后的保存也会比较麻烦,这样的包装量就不能被市场、被消费者接受。但如前所述,“零售包装”商品的“量”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值,所以仅靠“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属于“零售包装”也是不够的。
* Q8 g2 K9 }8 {. B, M3 R 3、销售对象
- |1 r$ V9 {- v+ }. a9 l+ v- H (1)作为“零售包装”产品,其销售对象应该是消费者' f' t% v1 D1 n: j
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有些用于直接消费(如图6中重300克的洗衣粉)而有些用作生产原料(如图5中重25千克的工业用金属清洗剂)。对于后者,因为其销售对象不是直接消费者,故不存在“零售包装”的概念。
% x: s) D6 @% E& W. @' n- k
/ k3 w- {' d# s& D6 D" k( {
3 O% n. _: b6 H/ K1 @0 A4 Y! W, [/ l: U
图6 图7% \9 [- D- ]; |# x& t! X! j
! {7 E% e& j. R
(2)作为“零售包装”产品,其销售对象应该是最终消费者
$ \4 t4 L# D4 l7 N! E% ]8 B “零售”不但意味着“量”比较小,而且意味着销售对象应该是个人消费者。由于个人消费者承担着该商品的最终消费(个人或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家庭范围的消费),所以作为“零售包装”产品,其销售对象不但应该是消费者而且必须是最终消费者(ultimate consumer)。如果销售对象不是最终消费者,则可能存在“转售(resale)”问题,并且转售会使产品需要重新包装(分包装)才能用于最终消费者。如图8中容量1升的散装香水,其销售对象是经营者,再由经营者零拷或分包装给顾客(最终消费者),因而这样的散装香水就不属于“零售包装”。* \1 K6 l$ b( c( K: d) ~
) C$ E* b, \! {
0 m( K5 q/ ]4 j
/ Y, _+ S- F' z' r# Q. f
图8 图9
. b: k8 `( Q2 j) S8 s/ v( e* V* \' x' B+ ^) y
4 \8 C8 g4 p- v3 a3 ]9 O8 M
: d" x4 K# x. E3 O
图10
' \6 D# H: ~% k- H4 c9 k5 g+ r) a. o8 L. g5 W1 |5 N
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A(销售对象)购买后赠送给B(最终消费者)使用,而这与销售对象应该是最终消费者并无矛盾。因为只要A、B都是个人消费者,则与A购买后自用或B购买后自用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p! h# q9 Z9 H5 ~' X6 O
美国海关在其“本国子目注释”(Additional U.S Notes)中对最终消费者(ultimate consumer)有这样的规定:the term "ultimate consumer" does not include institutions such as hospitals, prisons and military establishments or food service establishments such as restaurants, hotels, bars or bakeries。即最终消费者不包括医院、监狱、军队等机构或餐馆、饭店、酒吧、面包房等服务单位。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 ~; [9 b% s$ K2 ~2 D
我们先举一例说明:一种药厂销售给医院的药片,1000片/瓶,医院不再分包装后转售给病人,而是由护士提供给住院的多名病人服用。尽管是医院在使用,但最终消费者是病人,与医院将这种包装的药再分包装后转售给病人,从本质上来看是一样的。所以,这种包装的药片不属于“零售包装”。
" D# t) {3 |% E4 Q0 k/ R. v 再举一例:图9为可在超市销售的25千克包装的洗衣粉,用于洗衣房。该洗衣粉销售的对象是洗衣房的经营者,尽管形式上是洗衣房在使用这种洗衣粉,但由于洗衣房使用这种洗衣粉是用于群体(洗多人的衣物),相当于洗衣房将这种洗衣粉分配给了多个顾客去使用,单个顾客(个人衣物的清洗消费)才是该洗衣粉的最终消费者。所以这种包装的洗衣粉也不属于“零售包装”。" n8 Y9 y( j# I+ D6 ~- b
同样道理,餐馆可以使用与一般个人购买的一样的“零售包装”的食用油(但反之餐馆专用的食用油则一般不适合家庭使用),也可以购买专供餐馆的大包装的食用油(如图10中重25千克的豆油),并且这种大包装的食用油可供超市销售。尽管这种大包装的食用油购买后不再分包装转售,但餐馆将这样的油用于众多顾客,其最终消费者是顾客(个人),与销售的对象(餐馆)不一致,故也不是“零售包装”。, [4 Y6 x5 ]/ F0 e- B
由于超市自身的发展,可供商品的极大丰富,导致超市销售商品既有直接供个人消费的也有供集团消费的,那种以为只要是在超市销售的商品就是“零售包装”商品的观点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而从企业的生产(包装)目的出发,研究商品包装的销售对象才是判断“零售包装”的关键。% _& ^" `& B c, i! t8 S6 y
回到本文开始提到的20千克包装的狗粮是否属于“零售包装”的问题上。我们知道,狗粮对卫生安全的要求毕竟没有人吃的食品那么高,所以作为生产企业而言,生产出的“零售包装”的狗粮的“量”可以大一些。但如前所述,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包装量过大,则打开包装后的保存也会比较麻烦,倒不如购买多包适当包装量的狗粮,所以生产企业也会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包装的“量”。
$ j7 [% u, B7 {7 e- V 对于该狗粮,由于重达20千克,既可根据实际需要经分装后在超市上架销售,又可直接出售给宠物医院、宠物收留站等饲养较多宠物的场所。如果作为前者销售,由于需分包装,故不属于“零售包装”;如果作为后者销售,即使不需要分包装,但由于不是供消费者个人购买使用,而是销售给宠物医院,即不是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这里的最终消费者指个人或家庭普遍情况下饲养少量宠物的情况),所以也不属于“零售包装”。即该包装的狗食(不管其经分装后在超市销售,还是直接出售给宠物医院,只要不是销售给个人用于饲养宠物)不属于“零售包装”,应归入税号23099090。2 |* ?; x* t9 C* p6 e! x
2 F7 X$ e" p5 H) B2 E
四、结论
$ `" L7 {7 \1 [% [8 {! `0 N1 U$ b, d* a. R2 P% M* U
笔者认为,“零售包装”的概念可概括为:以一定尺寸和商标的包装表明该产品在不改变包装或形状的情况下可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不包括医院、饭店、学校等团体或单位)。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子目230910的“零售包装”以重量为指标作为判断标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了“零售包装”的含义,从生产目的、销售对象、实际使用方面来结合商品的包装,一般情况下能够对具体的商品判断出是否属于“零售包装”。即使将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某些商品“零售包装”与否的界限确实越来越模糊,以致于实在难以判断,也可以建议协调制度委员会对该子目条文进行修改。 □
1 S9 ?3 Q4 Z# r/ Y
$ M0 E( a3 `7 P% Q' N2 X$ U% i }$ k8 o' Y2 E
+ N6 J5 P* q2 G% K b x9 W( _7 T3 ~4 ~4 j. c/ n" L! {* H1 L
4 Z' }& m* C& p6 z
: W1 V" q5 C) {* k6 d3 K/ r3 y" b( f) a5 P
返回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