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尤其是中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放缓、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其就业规模、结构、布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个加工贸易代表性地区开展了典型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加工贸易就业的总体规模、变动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T8 |* P1 X) A! E7 r
$ w& O# P' D0 Z+ U8 h* u1 a
加工贸易就业范围的界定及主要测算方法
+ _" ^# H9 W! i/ [ I! c0 v9 m. _. j
(一)就业范围的界定 2 N. }1 l7 o" h2 K, a+ y0 t8 R
+ I! [9 b1 i9 s
加工贸易吸纳和带动的就业规模包括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直接就业包括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就业人员,以及为加工贸易提供直接服务的相关服务业(如物流仓储、中介服务等)从业人员。间接就业是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就业人员。
7 o+ A% [% T, ?# ^( ^' s
n1 ~/ v7 P8 u$ S% M c$ a& C* o由于没有专门的全国性加工贸易就业统计数据,因此,这两个层次从业人员规模需要利用典型调查数据、其他统计数据来推算。
- v* v# H1 f6 W5 u9 I/ w3 J2 o1 [' e8 L- [6 p# }% Z2 x
(二)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测算方法
. k( T# w2 @ l0 J! C* f) d3 [* b# z8 L& z; p: a
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是利用全国加工贸易的增值(即净出口)和“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的估算值来测算。即: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全国加工贸易增值/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 [0 H- A0 W+ s: j+ t
" A$ I, q+ n9 G; v, ^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是指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加工贸易增值额。
( X) T* y- R7 H1 ?* J; g* P; @ S2 c- z8 u
全国加工贸易增值可根据年度统计数据计算,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则要通过典型调查来推算。- M2 D" w* o9 C" I
3 n; W# z$ a" R% |. \& z为了获得较科学的全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课题组选择了广州、东莞、苏州、河南这四个加工贸易代表性地区,开展了典型调查,本报告采用的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主要是基于四地调查数据。
4 k: d: j" Q/ e/ ?! E2 G
2 s' J' l' w0 F/ _7 L(三)加工贸易间接就业规模测算方法! ^7 c* @+ [; {) p8 c
1 R6 @# { G$ |# u! x9 I9 P& O0 p
由于加工贸易没有行业统计,间接就业人数测算难度较大,需要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来估算。具体估算方法是:利用有关投入产出的研究成果,先找到加工贸易直接就业和带动就业的大致比例关系,然后通过直接就业人数的测算数据,来估算带动的间接就业人数。
! O* Y1 Y7 Q# i# J$ b, y7 h. j3 i; U6 a% `# p
(四)数据来源% q) a0 M# \2 @
3 N' |1 i, p2 [( Q& _0 D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主要是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课题组(2013)的调查样本数据来测算,即认为调查企业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或中位数)能代表全国加工贸易的总体水平。
1 _/ }9 O: n) L* D. D
6 U- J# \: b- |; a此次调查,选择了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个典型的加工贸易地区,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企业的进出口及就业人员信息。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362个。其中,广州34个、东莞248个、苏州59个、河南21个。2 p) E0 o+ e% q4 V; y
- B" L o" ]" W8 t @, E
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的测算5 f" [5 w5 e( ~9 P/ _/ ~6 l
. V, r7 |$ [) b9 c
测算的步骤是:第一,根据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地调查数据,计算四地的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第二,利用四种不同方法推算全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进而对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进行理论测算;第三,通过权衡比较,选择最优的测算结果作为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测算值。* M$ w E) ?+ V7 ~
+ n: V/ G" l" K8 s% t2 [! ~( d+ Z2 [(一)四个典型调查地区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的确定. F' r0 n" z u) U9 F6 ^
5 l5 U8 I' Z6 a
根据四个典型地区的调查数据,可计算出调查的加工贸易企业的人均增值率(既包括均值,又包括中位数)。由于样本的极差较大,数据较为离散,中位数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从东莞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比较来看,用中位数也是合理的。如2012年东莞市加工贸易顺差是239.1亿美元,加工贸易企业的用工大概为220万人(忽略内销部分),其人均增值率约为1.1,接近于此次调查的中位数。
) a" ?0 I. ~- S$ \; K! Q, O$ y' u/ O8 Y
综上分析,本报告以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地调查样本的中位数,来代表其人均增值率总体水平,并据此来推算全国的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
9 \- D- {) {* }# |+ R: P5 z6 O- a9 G2 T" Y. K" J( B+ Y
(二)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的理论测算% l8 R4 V% s) \# m% ?) J+ |
4 t& c* |4 V, C) `; U7 v y4 G
对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的测算,理论上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i) [) f6 B4 ~! }( e
7 X, c" Q" N+ ~" H1。利用东莞地区的加工贸易就业数据推算# ` p9 I9 Z. p8 w' x
; |5 B5 Y' b! s6 q: E% k由于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之都”,东莞调查样本覆盖的企业量较大,代表性也较好,因此可以用东莞的调查数据来代表全国的一般水平。, Q& L( T# u5 z! J9 Z+ d0 Z) i( X
/ s" _% g" z+ A# e此次调查中,东莞市调查样本的人均增值率为1.29,2012年全国加工贸易净出口为3816.1亿美元,据此推算2012年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为2960万人。
- e5 H I Z' f6 x0 l9 ?3 |% U* S; ~% a
2。利用四地加工贸易增值额统计数据加权推算
1 i6 q* _2 W4 v1 O4 K
; [* I) M( _4 X8 w# d, d0 {1 [! y8 B即以四个地方加工贸易增值额统计数据为权重,来估算全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并进一步推算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广州、东莞、苏州、河南四地2012年加工贸易增值额及权重如表1.
# G( D' }5 ^( B
$ C. ^" Q5 Q- p. T" |! A, t7 v& g1 F根据上表,以四个地方加工贸易增值额为权重的全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为1.89。据此推算,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为2020万人。
1 u- Q6 ]1 g2 p* C5 t2 ^8 w: I5 ~& {
3。利用四地调查样本进出口额加权推算7 o! O7 k, Y6 H
# w: c( ?+ R7 r( o9 q
即以四地调查样本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额的中位数为权重,来估算全国的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计算所得全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为1.4,据此推算,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为2725万人。
0 T! g% d( \& O: \7 O
, g) z; K6 H/ i+ T+ ~; U8 ~4。利用四地调查样本简单平均数推算4 _1 P8 f C; n! r( ]! K
8 A4 P2 g/ J' _7 @# b' N# }. a9 F4 B
四地调查样本加工贸易企业人均增值率的简单平均数是1.5,据此推算,2012年全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为2545万人。! ?8 v2 V9 A; I: G% ]; H
9 C) n+ P$ _; |* r(三)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的确定
9 t. ^3 Z& f7 G9 o0 {; E& ]# u: r. p8 d
上述四种方法推算的2012年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汇总如表2.! I) i; d) o# L- o2 `) p
0 m: k- S9 j% t9 o" J' p7 r3 E上述4组测算结果中,“四地加工贸易增值额加权推算”、“四地调查样本简单平均数推算”可能低估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以河南为代表)的份额,进而低估了就业规模。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来判断,“东莞地区加工贸易就业数据”推算的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规模应该是理论值的上限,“四地调查样本进出口额加权”推算的就业规模应该是理论值的下限,即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在2725万—2960万,均值约为2845万。
/ ?7 i; g4 }' s* M1 z
1 ~5 b: h2 l% w$ [! O& T同时,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其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相对较低(如河南省只有0.4),全国加工贸易直接就业人数会稍高于2845万,应该在3000万左右。
& g! L/ B1 [& d S$ @: ]' F: P2 G. i3 i4 j, h, J
加工贸易带动就业人数的估算2 j8 X+ s* r+ l+ C: W+ Y r
7 t' E/ [3 [' F2 F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出口一亿美元的商品带动本行业内的就业约占65%—85%,平均在75%左右,也就是就业带动效应是3∶1左右,或者说是一个本行业的就业人员能带动0.33个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就业。根据前面的测算,2012年全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约在3000万人,则其带动的上下游行业就业人员约为1000万人。综合前面的分析,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带动的相关上下游行业就业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合计吸纳和带动就业有4000万人左右。
+ z' A, N1 e6 {# O# a; Z+ H
4 D$ S8 Q- G3 R& l# c加工贸易就业变动特征及发展趋势% x7 ^& u7 a' v; Y2 x" S$ t. y
1 ~% x0 X2 | X从四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就业正出现一些新的变动特征及发展趋势。
/ n0 ~1 y; R- I% N. l, U1 x6 r* {8 v$ I4 ~- E: X9 M
(一)变动特征
4 n& ?! u+ H3 Q7 }# Z' t7 h0 {' {7 Z( j) H3 @1 H$ E
由于四地的典型调查只有2012年的就业人员数据,尚无法建立时间序列对我国加工贸易就业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但通过实地调研及其他相关研究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就业规模的峰值已经过去,目前正呈现出就业人数逐步下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人员素质提高和权益意识增强,就业布局加快调整等特点。 g! T3 i u& c5 |6 t, P; Z
: E; l8 f7 W& z" v- N- h- o1。加工贸易就业规模的峰值已经过去,就业人数开始出现下降$ k2 ?+ B/ ^1 L( ^0 A) V( K
! i# ~+ J5 b# J/ J* }虽然没有全国的连续测算数据,但通过相关地区的统计数据,以及四个典型地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全国出口加工区、广东等地区的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在2008年以后进入缓慢增长,在201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苏州(代表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就业人数还在保持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河南等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较低,绝对规模还不是很大。综合这些地区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变动情况,以及其他研究成果来判断,我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的峰值已经过去,总体上已进入就业规模稳中趋降的阶段。
1 Q! S( c5 Z1 M6 |- I! M/ p
" j5 d) C8 r/ K' k2 t( S2。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加工贸易就业主体,就业稳定性较差
1 @2 Y9 A5 x/ j! q9 z# j4 G- l, {/ u, V6 C+ P' R$ k
从全国来看,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90后的农民工,虽然在户籍上还是归属于农民,但大多数人的土地情结弱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已日趋城市化,渴望身份认同、待遇平等及融入城市。在就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更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权益意识增强、吃苦耐劳精神弱化。从四地调查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也是我国加工贸易就业的主体,但近八成的企业认为90后员工对企业忠诚度、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比上一代农民工下降,劳动稳定性差,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明,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未来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 ^: O# F) o/ P: ]+ ?8 c9 {
" ~% V! X) B) V5 q- ~+ w4 _+ _4 w% K; G3。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就业人数开始下降,中西部地区就业潜力不容乐观5 s* |/ O" Q% n/ M2 w
$ j/ F2 R' L; o: Z/ n0 n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实施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其就业布局也在加快调整。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就业自2010年后就开始下降,但其从业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提升较快,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基本同步。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就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也较快。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就业人员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较小,其对全国的就业带动作用尚不太明显。而且,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再加上物流成本高的缺陷,这些地区未来加工贸易的就业带动效应也不会太乐观。5 h2 S" d+ |+ @; u! u& _, N
3 N% U- b* z7 N7 B
(二)发展趋势
+ _" v! f- m; |) q0 D! d+ R1 H. u5 x1 ~' C( K# ^3 b& g0 r
未来加工贸易就业人数的增长,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加工贸易(净出口)自身的发展趋势,二是“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的变动趋势。当前,我国加工贸易总体上已进入了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加工贸易增值的增速会大大低于前些年。同时,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更多的企业用机器替代人工,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加工贸易人均增值率”将进入上升阶段。综合判断,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总体上会延续“稳中有降”的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