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7 ^7 L/ L% i) ?4 B3 A* ?2 _
$ m3 t4 i. B3 Q: q
3 |6 h" T* t( q; A m, d# S4 s' F ~2 @& h, W" L! |. ?3 G
全球低碳经济是一种趋势,而作为标识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碳标签,已经越来越被发达国家所接受。碳标签制度是目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不但能有效促进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碳排放,而且还能促进消费者更青睐绿色低碳的产品。为保障中国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保护我国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国内外碳标签发展现状、碳标签制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情况,以及海关在口岸建立碳标签核查制度的前景。
9 e8 O- y) N$ l0 Y; V/ |$ }9 L& Z: j1 N
国外碳标签的发展现状& Q8 Q/ J7 C: l- b
* \6 s/ U; E+ [8 j
碳标签是一种环境标识,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从原料、制造、储存、运输、废弃到回收全链条)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碳足迹),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这一方法可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环保产品,并且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采用低碳生产工艺,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并缓解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 N+ g: V6 o" k# y- |) x5 e0 V- Z* I# O+ h; ?+ X
从2007年开始,国外关于碳标签的讨论不断涌现,相关标准开始制定。目前世界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知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如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英国2007年3月推出全球第一批加贴碳标签的产品;2011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美国、瑞典、加拿大和韩国等国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202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在产品上添加‘碳排放分数’标签”这一修正法案。% t, @. x) K7 F) }4 U, g
8 b6 ? [2 m: D9 T
碳标签制度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0 e: \. H. j* s+ h( A
Y4 L1 u0 P+ ~- f从长期来看,全球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发达国家正在设立各种碳壁垒,即碳标签制度,试图利用本国或本区域的市场力量向他国分摊碳减排代价,并通过新门槛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和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举的阶段,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快速增长的阶段。一旦碳标签像其他标签一样普遍应用于国际贸易商品中,就很有可能会被用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形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主要贸易对象中的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碳标签制度,其涉及的商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涉及我国出口商品比重较大的有纺织服装、农产品和日用品等产品。因此,在我国日常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受碳标签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碳标签制度会增强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例如,如果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工业品将造成巨大冲击,绝大部分商品将成为征收对象。根据联合国征收系统预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3成以上的商品将被征收碳关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可能因此而下降,进而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降低。* e, d8 p$ w; h6 g; N" X
?$ J2 b% j8 v* I4 O% ]& G& o; I4 b据统计,从2002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若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对碳标签制度的实施缺乏完善的环境与协调机制时,就强制要求商品加注碳标签,则容易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如果碳足迹国际标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壁垒,国内落后的技术不得不被淘汰,多数企业必须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并且要增加认证、贴签等成本。比如,企业须获得ISO14001认证或者审计体系认证(EMAS,欧盟生态管理),则该企业更方便和容易申请到碳标签,同时还可以减免25%的碳标签使用费用。
; P& n w" [% b& L
3 c( e4 e" u3 \$ O" B实施碳核查进出境监管的前景" g: ~# O$ _2 M) S: h& C
9 g/ {& f. v# Y( e
为了能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效保护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打破碳关税绿色壁垒,我国需要继续完善碳标签制度和碳核查体系。目前,国外在碳核查领域的研究已有多年经验,并且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标准,对于核查方法和核查监管都有详细的规定。我国碳交易试点起步晚,相关的碳核查理论、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碳核查的质量还有待提高。5 J+ w5 \1 L# F7 T/ z' B
- |& g, N' `, x/ B! p2 B4 t4 ?8 h能源产品的碳标签核查7 f; O8 O. B4 X# I B
1 X, ?5 Y$ \- l- v' k
目前,大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多数需要依靠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化完成。过去,这个转化主要依靠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发电,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占我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是碳中和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如尽可能利用水电、风电、氢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就引出能源产品碳标签的审核层次,针对传统的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产品需要建立不同的碳标签审核标准。
" A8 P0 Y* Z( y9 G7 D" x0 r0 e# R3 x( o
加工贸易型产品的碳标签核查
r" r$ r7 M* U' ^% `" S
& p' u6 I0 }, b2 z8 A对于加工贸易型产品,政企各方要顺势而变,通力打造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促进企业由单纯追求利润目标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生态经济转变。对于来料加工贸易产品,海关在口岸进行碳核查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碳排放转移的情况。
+ f9 S+ K A7 n! u9 W/ c8 @, m7 p1 w6 M, T5 b. u1 a
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创新模式,建立适应国情的碳标签制度。要建立碳标签预警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尤其是出口贸易企业开展碳标签认证工作,并在条件允许下选择碳标签制度试点行业,逐渐建立在口岸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碳标签的核查制度。我们在对出口商品进行严格测算与规定的同时,要对进口商品实行同样的标准,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稳定进出口贸易,又可通过统计分析帮助国家摸清进出口商品的碳排放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帮助,有效降低我国碳中和任务的压力。; Y6 F* r# Z4 b0 Q
+ W: @8 ~ l# i( T# p文 / 兰丽丽 曹文泽 柳映青 陈琼 蒋小良, C; X$ R8 e# B$ d2 n G
2 c3 w/ Z7 y# B7 C! d: Q(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江门海关技术中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w$ `# i, i2 G- h @
, x0 n6 Y' b) G$ v# x
+ w! t7 Q8 u' J( B
$ U5 h; Z* a1 q2 F6 x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2021年7月0 ]% ^7 i6 t* Z% J/ d
& ]- J$ r, @( j g$ G/ n* c
1 i$ S/ k5 a+ b' Q* C
2 f* r0 F1 C* A
编辑:常相婧
% y: ]- P9 g: F9 Z) R6 H审校:高扬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a6 H. c/ E7 v. Z }/ s& M* @9 K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海关杂志”0 `+ {# z% E/ b. ~' x; Y) b
. e" _0 T5 s W, h
k3 @# e& w6 p
原文作者:中国海关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