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_% s! F, v. J4 f! N% d/ O8 F
7 f4 |6 l; z' }5 o$ I6 ^+ [( k) m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GB31653-2021)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该标准适用于花生、玉米、核桃、榛子、开心果、松子、巴西果、无花果和油料棉籽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该标准重点关注食品链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消除、降低、控制等措施,对于加强黄曲霉毒素的过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D, A+ ]& n+ [/ r
: \+ G+ v7 T# j7 j1 m7 k2 w该标准将于2022年2月22日实施,相关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出口花生企业,在标准正式实施前的过渡期内应全面了解新标准内容,尽快评估自身产品及生产工艺,并关注产品水分含量、储存温度及湿度等要求,及时调整对原料验收、储存仓库、加工挑选、成品检验等相关要求,以确保产品满足新标准要求。
+ y3 ?- X& A2 R+ R& d* w4 ^) E1 ]8 o; d4 Q, k
黄曲霉毒素简介* w2 G$ a; e2 S2 ~. d' X
8 E4 s$ R9 s+ f6 j9 ] a" U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黄曲霉毒素,但是说到发霉的花生、玉米,肯定再熟悉不过,黄曲霉毒素很可能就“潜伏”在这些常见的发霉食品中。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卫组织定位为一类致癌物。众所周知,砒霜的致死性很强,但是与黄曲霉毒素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
8 r2 I* `$ g. W$ H$ a) p+ n, m
* j' y, s5 }$ {1 U0 B3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真菌的代谢产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对食物的污染。人类食用了发霉的食物,或者食用含黄曲霉毒素饲料喂养的家禽、家畜所产的蛋、奶等动物产品,都可能存在中毒、致畸、致癌的风险。我国每年出口花生等食品,时常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国外通报。0 K! S2 e& ^, u! ?
& ]0 r" g& i! J% B4 i. f% h1 F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要点5 @& q4 _9 g+ J6 O5 m/ S! P+ v
! ~: L% I/ Z5 h! S针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首次从食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具体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要点:
; z& f3 d8 l" z7 K |+ b7 w5 c/ t0 y& i, G2 w
01$ ~) R5 s" U. S+ T6 R6 s/ w
1 |# A- G2 }% F9 T' {1 ]& e% {采收技术要求, v( h* W! `* {; n; \
0 V7 B9 S1 ?8 ^/ }5 y; R6 p
采收前应检查采收设备,清理设备上的残留物,确保用于收获和储存的设备、设施均能正常工作,避免造成果实损伤。
8 x% W! H" W: u; M- P: @- h; K4 [' P) g& A8 R* n1 c: N
应及时采收成熟的果实,成熟程度基本一致的果实宜同时采收。
8 X+ M1 \, [* C4 ~! H4 j0 S# R: [) S3 z, M7 f
应避免在雨天等过度潮湿环境中采收,如无法避免,应在采收后立即干燥。2 T4 C3 \% t$ Y4 c3 a$ d. c
' a- e) ]! \% E. a) V( t' L* c, \" v对受病虫侵害、倒伏等造成损伤的作物植株,宜单独采收或予以剔除。- K! ^; `; q2 f" B' ?& t2 I
* [9 |" C$ |( ?$ |5 t
采收时,宜由同一农田不同位置多个采样点采集样本进行水分测量,并根据水分含量确定后期收储方式。
- o7 w+ P W Y- C' \+ T7 L9 T( Z! u( ` ?9 X7 b5 M
采收的运输工具应清洁和干燥,无霉变、昆虫、残留物。
$ A$ ?& n/ X& @ ~( a# E% f' u& |- }9 j5 w2 i
采收后应避免作物与土壤接触,剔除泥土、秸秆等残留物,防止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毒真菌的侵害。
9 |* e9 S2 ?0 x6 V* p2 P1 V' f% D. X d7 [! G; f3 D7 P, s
023 C5 ^( b; ?5 c
. g2 e8 R2 K1 b储存前处理
& o6 M2 ~9 u1 M0 k& z$ g- \: M, H$ y% Z* J: R
果实采收后应进行预清洁,去除可能携带真菌或真菌孢子的植物残留物等异物。预清洁可采用风选或分拣的方式,如采用机械清洁设备,应避免对果实造成损伤。
& }- Z5 D1 d8 ~8 a) d3 z
. q( C/ C; G0 `2 q! u新采收的果实应尽快干燥,可采用机械干燥、晾晒等干燥方式,降低真菌生长的风险。" h" i# D- t B2 r% C- R
7 M% m/ S9 p( l8 J1 x4 p5 ]# E" R
干燥完成后,应对果实进行清杂处理,可选择重力分拣、光学分拣、人工分拣或其他方式去除霉变、病斑、虫蚀、生芽、破损及其他受到污染的果实和杂质,清杂时应避免果实受到损伤。" L R- Q) h4 K$ V$ V( z
^2 ^5 N. ^7 D! E0 h03
+ v9 c# Q5 V* R( O$ F+ f" \6 K7 \ T* \
储存
/ W3 M) t9 O: B, i' p& K% {4 j5 `2 C
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雨雪、地下水、冷凝水等影响,以及啮齿类动物、鸟类和昆虫的侵扰。应确保储存设施正常工作,如具备良好的干燥和通风设施。8 F* g# t/ ?/ U; ?
8 H! r: k- n8 D7 L+ f1 h6 A3 i入库前,应对储存设施进行清洁,降低或去除真菌孢子、作物残留物、动物和昆虫排泄物、泥土、昆虫、石块、金属、玻璃、灰尘等污染物。
3 o, b: U# S4 b6 n; t- w5 Y% }) X5 n" g, ^$ e2 J4 o
应建立储存管理制度,尽可能降低储存设施受到啮齿类动物、昆虫和真菌侵扰的风险。如建立霉变、虫害防治计划,使用适当的杀真菌剂、防霉剂、杀虫剂或其他替代方法,应采用不会对食品原料的最终预期用途产生食品安全影响的产品,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遵循使用要求。 R6 c+ n' L1 o! @$ z. C2 P
6 G6 p- `7 v& G3 {9 F: R! \ v* p
储存过程中,应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潜在局部发热现象的出现。必要时,可将果实从一个仓房转入另一个仓房。9 B* Z% i5 p3 g' @0 q
8 p1 J2 k" u F: g4 P9 T% n
发现果实变质或出现真菌生长时,应将受污染的果实隔离,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收集样本,并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确认污染后,应去除受污染的果实,避免交叉污染,并对剩余的果实进行通风,将温度和水分含量降至合理水平。
) g5 E0 i- }7 x2 ?
7 o& m# s; v' ]2 k, |; B9 Y应制定果实进出库及库存期间的检测制度,包括批次界定、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确保食品原料黄曲霉毒素含量水平受到有效监控。
) @$ {. `/ y& P; j% W% D( Z: o7 u# ^1 U
应隔离储存黄曲霉毒素含量水平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的果实,不得用于食品加工。
) b% o1 y8 I, k$ d& b2 s4 |& ]: s, z" v( p
应定期监控果实的温度是否保持在合理、均匀的水平。温度异常上升时,应查找原因,避免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大量生长和(或)出现虫害,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储存花生时,温度应在15℃以下。
8 o4 v% t# P0 \' D
* B: D2 X! ?# V& i# e. ?应定期监控仓房湿度以及果实的水分含量或水分活度。应根据果实的品种、颗粒大小、质量、储存时间和储存条件(如温度)确定合理的湿度、安全水分含量或水分活度。如将果实的水分活度控制在0.70以下,无花果的水分活度控制在0.65以下。储存花生时,储存湿度宜低于70%,花生果水分含量宜低于10%,花生仁水分含量宜低于9%。
% W" t6 W& t- B; I. m
5 |: C7 |2 p' O1 N在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储存环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I V* E2 H9 |; M- S
/ Z- l5 J' C9 i3 g! O# n
04
/ f( A* Y; d& c$ v8 G) Y, ?
- ^; K& J3 F2 ?/ V0 {* Z运输* }; j2 K2 S" f8 a/ M1 n
9 A1 m8 {- A/ O2 E, E' Y" C用于运输的容器、车辆及船只应保持干燥,避免果实受到残留的果实颗粒、菌斑、昆虫、尘土等的污染。必要时,运输容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所运输的果实。
# f$ }8 r& [ c6 `- x( k
5 O5 ^* c6 U) U+ j0 z1 Y应采取适当措施对运输的食品原料进行防护,如使用密封容器、防水帆布等。应尽可能减少温度波动,避免出现冷凝现象。. {6 F7 N1 a1 G( Q3 Y/ K
, ?2 o' Q; N) D! o- ?% y4 C) r运输时应避免啮齿类动物、鸟类和昆虫的危害。如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0 ^& H1 g" R# {) T/ [6 Q1 V7 F
: O" Z2 e) ^- X( P2 q; c& x( I
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运输环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 O1 ]/ n" ~ [# K+ w- y/ R! t" d7 Y" b+ F
05) Q0 m) s+ M7 ^) s
( i6 U( v$ [7 O& D% B( u
加工( a" h1 j: |* D- T
* f6 c5 A8 X2 Q# o根据原料的质量状态和终产品需要合理设计生产工艺,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以花生为例:
2 h ]# O) G* `4 T; O
7 f* x* }2 ?3 a# A: L宜选择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较低的地区收购花生原料。
' n2 |: ~' l B% J3 e7 c) Y
* R" c- J& _" v ~接收农户储存的花生时,应了解花生的来源和储存情况,并检查运输车辆的清洁程度。卸货过程中应进行感官检验,发现花生较湿时,应单独存放,并尽快进行干燥处理。
) }* o% W6 M; E% @! X, k- j1 d. h5 Y6 ^9 R6 K8 x2 U+ G
原料进厂前应进行检验,花生果水分宜在10%以下,花生仁水分宜在9%以下,霉变粒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 B$ F2 [5 d8 k
8 P6 [. ]$ ~& G& L用于脱壳加工的花生果宜带壳储存,脱壳前应进行分选,去除发霉、发芽、虫蚀粒,以及铁块、土块、石块、植物茎叶等。应选择适当的脱壳方式,减少对原料的损伤。采用机械方式时,应每天清洁车间与机械设备,保持清洁卫生,脱壳设备内不应残留花生或碎粒,降低霉变污染风险。宜使用色选机或通过人工挑选等适当的措施剔除发霉粒,进一步降低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人工挑选时,操作台应照明良好,挑选过程中应控制传送带速度及物料厚度,尽可能保证物料单层平铺,以免造成花生之间相互重叠遮盖而影响挑拣效果,传送速度应使员工能有效去除异物和残次花生。* y) |& D5 Z. k2 L$ w# b/ j
5 b$ `' u# T) l7 G8 Y
以花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过程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 U8 T, `# x: V9 m+ \
) R. ^& c3 G* `$ I06. ]" p, X8 E1 P" ~/ D
% m" d0 c9 h3 y6 [4 P2 S检验
. r) e/ H/ I0 Y8 K& e& S+ |- _+ W( ^( I$ Y
应制定合理的黄曲霉毒素检验计划,包括批次界定、采样原则、检测方法和检验判定规则等。如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应定期进行验证和校准。
! t# q+ t" p) o) ~. q1 x2 A7 Y7 b
, J, x& Z2 G' A采样时应避免在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恶劣天气)下进行;采样工具应清洁并保养良好。
- w' f7 ]7 d. H) Q3 f5 b3 e% Q5 W4 u7 v9 {; v" J* [
07
+ Q# ?! C# y0 e9 t0 T
1 R+ m4 m2 p1 i记录8 L: l6 }2 s$ [1 G7 l
' f h: [3 Z/ |6 F" _' ]1 h
应对采收、储存前处理、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有温度、湿度和水分含量要求的环节进行监控记录。
" W/ u: j7 p; g7 C' _2 P- |" C9 W$ p4 {
定期对监控数据、问题处理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 Q/ S" B% j0 _ U: K+ t! b
7 j: t9 z% p: V0 w% B/ U
文 / 庞国兴 王轶乾
8 m% r; e$ e+ O3 I- w8 ]9 `0 u6 n' H& v& w
(青岛海关)
4 Q) g- ?, V& r: a7 p: ?: a7 q+ {. [- J h% T2 C' ?
& P7 F' l0 |8 F8 |% |6 _/ t
]# i0 O2 R- O
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2021年10月4 }/ T2 j/ h3 [# B# `9 f3 [5 @7 p( q
0 ?% |0 H S: J9 i; X, l2 ?
5 ?% j( l9 A: |- m9 O& f3 R& S) U8 ^% {+ _" }0 K H& q
编辑:常相婧
0 K" Y/ ?+ L/ e9 Q审校:鲁翔宇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2 l1 I0 w, E& w5 E, H* ^& l Q2 e7 i7 [# c7 H
0 R1 l( \7 i4 r+ H- z) ~" k% ?; f0 |) A
原文作者:中国海关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