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9 p$ c0 n% c) J/ n. W) d; T
$ H1 ]# m% a+ p0 k$ w9 O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产量仅为7762.2万辆,比2019年减少15.8%。而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汽车产销形势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和2531.1万辆,分别减少2%和1.9%,产销量均占全球的32.5%,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外贸出口546.5亿美元,下降2.8%。行业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100.5,高于2018年的100.33和2019年的100.4,在全球贸易信息系统(GTA)有出口实绩的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3位,较2018年和2019年的32位下降1位。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43个二级行业中排在第26位,在各个行业中竞争力处于中等。 h& L2 `( H8 e4 [, r+ y( U
( q6 C1 u% ?4 z% o% ?
1 f. j4 c. }4 U
) m: I2 [6 ^5 w连云港海关助力国产汽车“红”遍海外。 图 / 林军
) `4 W! C7 }: ` k! u* S
T( \: @2 B7 B: u0 \4 O2020年全球汽车制造业主要出口国别(地区)贸易竞争力对比
" e. ~: x% r2 v. c E5 w" G. q: f% [* I9 F0 d2 M% H4 v, ^# D1 L
# [) {) o6 \8 }1 P/ b/ p
0 B8 `) L* s2 o4 ~
竞争力指标稳中有进2 X: |. D1 [4 v8 W% d) A& x$ x
5 y/ I9 Y: Z3 I7 Q$ M% z6 k+ Y2020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64%,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高0.81个和0.67个百分点。我国在全球的排位在2019年超越西班牙、2020年超越韩国和加拿大,跃居全球第5。在衡量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显示性指数方面,我国汽车制造业仅为0.31,但较2018年和2019年均提高了0.01个百分点,排位第46,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升3位和1位。在衡量行业内部结构性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竞争指数方面,我国汽车制造业为-0.14,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高0.04个和0.01个百分点,排全球第27位。从在国内各行业出口中的占比来看,2020年汽车制造业占国内出口总值的2.15%,比重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下滑0.18个和0.13个百分点,在外贸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2020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于全球,相对优势明显提升,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为14.11,跃居全球第15位,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升32位和53位。8 t L* _( y5 b! E
; e5 L2 e: }& b8 @( s) p
( w5 z/ z9 T6 }. R. H, i/ B& }6 Z) U$ X( U' ]& [, r7 S5 L
全球汽车产业遭受疫情严重冲击! `7 c# {+ b8 i: F& e
3 `7 Y! C2 l2 i0 N% X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以来,汽车制造业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危机。2020年一季度,丰田、本田等日本8家车企暂停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和福特多家北美工厂停产;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戴姆勒、宝马也宣布欧洲工厂停工停产。整车车企陷入困境导致零部件企业经营恶化,欧美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于3月中下旬陆续停产,一季度韩国多家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宣布停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停工又反过来影响整车车企的生产,形成汽车产业链的恶性循环。截至4月初,全球停产的整车工厂超过150家,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显示,仅3月中旬至5月11日,欧盟范围内因疫情关闭工厂造成的汽车产量损失已接近240万辆。5月起部分企业复工,但受疫情管控措施、物流运输受阻、零部件生产企业供货不足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生产明显放缓。2020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墨西哥汽车产量分别为882.2万、806.8万、374.3万、350.7万和317.7万辆,分别减少19%、16.7%、24.4%、11.2%和20.8%,汽车制造业出口值分别下降21.09%、18.22%、14.66%、14.44%和25.11%,降幅均显著大于我国。+ G- }2 U8 \; D1 z" B
; _# t6 ^" _( J$ B( E d( C
尽管出口降幅明显,但德国仍牢牢占据汽车制造业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2020年德国汽车制造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7.56%,较2019年提升0.32个百分点,与排位第二、第三的日本和美国的差距分别扩大了0.57个和0.88个百分点。排位第四的墨西哥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75%,较2019年下降0.56个百分点,对我国保持微弱的领先优势。# o: |! W8 y/ o
, }9 |8 M: U+ B* e% @- R* l- @全球前10大出口国除我国以外显示性指数均在1.1以上,其中,德国较2019年提升0.04个百分点至2.24,日本、墨西哥分别下滑0.02个、0.2个百分点至2.75和2.76,美国保持1.12不变,说明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0 B; X# L* v* U5 f5 S
. _$ H, |5 K5 j( P H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
% E8 f0 P P) B( _5 [( W& N7 a3 }, t, f" M( S7 h
2020年,虽然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24万辆,同比增加46.62%。“十三五”期间,我国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突破、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车型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已经具备和燃油车竞争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加7.5%和10.9%,产销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加5.4%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加18.5%和8.4%。
4 B8 B" \0 {- J! Y$ Z, M/ {
) |9 b3 N& h0 X& J: r* b& U) h近年来,国家推出拉动内需、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多重利好政策,加上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跨国车企来华投资建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特斯拉2019年12月在上海正式投产,2020年就提前大规模量产,中国制造Model 3当年销量达到13.75万辆。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实现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量产,并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出口。同时,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我国汽车企业在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并迅速进入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小型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7.4万辆,摘获年度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2020年5月,爱驰汽车生产的U5正式出口欧洲,目前已进入法国、德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12月,小鹏汽车首批出口到挪威的G3已经交付,目前P7已经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WVTA),成为首款销往欧洲的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轿跑。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2020年我国出口15.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60.4%,其中对欧洲出口占8成以上。9 z$ s% t) {) D6 t q. s# r- B
( r, R: f( M( T! @4 q. D" ]
5 h! N' v6 ~! c
4 g& m1 @3 Z& B$ J& H' w. J核心技术仍有待提升
' F9 v3 O4 _! Q- N2 B' z$ V/ g0 @6 g1 U
中国汽车厂商近年来日益重视研发能力的建设,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但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全产业链配套能力仍有待提升。《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分为6.7,与德国的9.6、日本的9.6、美国的8.9和韩国的7.9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以Polestar 2(极星2)为例,该车型70%-80%的零部件由国内采购,整体装配也在国内完成,但全车设计研发均由沃尔沃欧洲部门完成。; B" \, [# t) t/ m9 a* [& q7 u4 C
# d! c8 \; K, }+ Z1 ?% V0 z: X7 h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世界知名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优势,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中国上榜企业数为7家,低于日本(24家)、美国(21家)、德国(18家)和韩国(8家),上榜数量虽位居全球前列,但企业平均营收规模较低。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整体营收1.35万亿元,增长4%,但中国跻身全球前20的企业仅2家,前50位仅5家,我国零部件行业排位第一的潍柴集团与全球第一位的德国博世集团存在近1000亿元的收入差。7 w$ a* P! ^4 y! K2 c
% Q; y* E8 |* p3 D+ Q% j/ o% [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快速发展,汽车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65亿美元,欧洲、美国和日本汽车芯片产业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7%、30%和25%,中国汽车芯片产业仅为3%。目前国内汽车芯片还处于起步阶段,90%的汽车芯片都依赖进口,其中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基本全部为国外垄断。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出现短缺,对国内车企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实质的影响,部分车企甚至被迫停产。
$ G! _2 V9 j* D9 c
5 a2 P+ [" j5 v: Z& a' @盈利压力依然严峻
; ^6 T( b- [4 ?+ m% W. c- x2 [- T/ k4 g
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虽大,但在出口规模、附加值和市场布局等方面与欧美日等汽车贸易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19年出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24.6万辆,2020年回落至108.1万辆,仅占国内产量的4.3%,而德国这一比例高达75%。且中国品牌整车出口车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与国外品牌相比,出口单价和利润率较低。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均价仅为每辆1.45万美元,进口均价高达每辆5.01万美元。
" y, J7 L% V6 l: ]- V/ I
/ k1 y3 h0 D# l7 }4 _ f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主要货币超发、全球原材料需求恢复预期等因素持续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汽车生产上游的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触及或接近历史高位。以轮胎为例,截至2021年9月1日,固特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行业巨头年内累计涨价幅度已经接近30%。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加之运价上涨、集装箱周转不畅等增加物流成本,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制造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将进一步凸显。% e9 Q6 B% }" d5 U& n; [
2 O* u- ]: A$ [ Z
文/陈家骥 李垚 王琳 凌微子2 M) j5 h2 @, p/ T
7 k n% k' }' P/ S
林佳珣 高圣淦 粟端
' D% T* Y- I: K/ r
1 b4 L K& K/ H
1 G* [8 C$ I7 d1 e0 m, k" w4 c: @5 c Y, t5 `& _: G+ b
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2021年12月7 ]& V- N. d( [4 T
7 ]6 ]# a3 X& S3 O5 F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海关杂志”以及作者。
6 D0 n* v3 V3 w8 s! E6 T2 n3 u; [2 E& Z
% B- p, k$ u5 w- p! E Q" ~6 D0 Z& J$ q! _# J
编辑:常相婧! m3 D; r! s' `
审校:高扬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 U9 e. @0 }( D5 g1 A# J
$ H* J! i6 _4 s, p, d
( r1 t4 ?4 X* }: D* @8 N; H原文作者:中国海关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