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 `3 V2 P( \# C3 n* `: S
' i+ Q% `! l) S0 p9 k' w3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场记者会开了近两个小时,从俄乌局势到中美关系,从减税降费到改善民生,从香港新选举制度到当前台海形势,对每一个提问,李克强开诚布公地给出了回答。4 D; z5 h+ r" ]& ~7 e0 J: j
9 k; @( H* g( J+ [0 c根据本公众号读者特征,小编特将总理答记者问时谈到的对外开放、中美关系、营商环境话题再给大家分享一下。6 v$ L7 O6 F* c! |; G
/ O ^. r' v" A$ U+ f3 j
对外开放:坚定不移, F4 M! h/ C( D4 ]/ i! w% h
6 V. t( F; ^6 u$ P*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我们的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 [, h5 x* l3 Q6 D" Z* {8 t
( s% e" o0 E: x4 s外商来华发展了自己,也给我们带来了投资、销售渠道,带来了我们需要的商品,对大家都有利,我们为什么要限制呢。刚才我讲到“放管服”改革,就是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目的还是要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当然,也希望企业在发展当中都是规范健康的。* v1 B( W3 \7 k5 J: b6 d) ?2 c
* b0 ?% m# x+ y. r/ q8 _, e中国太大,你要找个案都能找得到。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现在进口对工业的综合影响度超过70%,我们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而且连续五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当然,总体上我们还处于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但这也表明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市场潜力大,各类投资都有很大空间。
' q m' b+ ?: y
' `# E/ q( V) \相关国家和我们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实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8 c; G' s8 ~1 L0 K% o/ o
8 D6 `- W4 V9 o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i3 [" m W5 `5 ?' ?( }) w
8 n& e+ ?0 k5 M" P) I2 E4 i" c7 z1 W
中美关系: 择宽处行,谋长久利
4 U1 r' h& W" |& S) {% x& q# N3 m- F% ?5 P4 }. m
我们还是希望,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去年年底视频会晤达成的共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还是要多对话、多沟通。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
7 w8 S- B+ T# P0 _. A+ b! p, y: u! I, t5 i4 |% U( b* ~
中美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当前不少全球性的挑战都需要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应该说,中美合作对两国、对世界都有益。
- n: N2 Q# z, W7 U) W( y P
Y9 ` W9 R) ], T/ K8 ?7 c2 O7 L当然,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分歧也是难免的。但我们认为,合作应当是主流,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依赖于合作。即使我们在经贸领域有市场竞争,那也应该是良性、公平的竞争。) j6 y9 _, H, u" F; c) B
) B( I( E; {% i$ p7 r: H u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7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近三成。这说明什么?中美合作领域是广阔的,是有巨大潜力的。如果美国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双边贸易额还会更大,两国和两国人民都会从中受益。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择宽处行,谋长久利。1 X; O8 I. h8 m$ C k2 z, ?
h/ a* s @! p5 V! {5 V营商环境: 让市场主体生机勃勃9 F: E b+ j( x
( p; z" P ]; ^. q6 c近十年,国务院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会议。我也注意到,今年开年,许多地方都围绕改善营商环境的主题来开会。可以说“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生长的土壤,减税降费是为他们施肥浇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推动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生根发芽。只要我们把人民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大家可以想象经济的生动局面。但政府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不能让政府部门围绕着自己的权力在转,而要通过改革,让市场主体层出不穷、生机勃勃。2 r5 ?6 P3 b! a3 g" O( @! c
% O! T" s, p4 p) y3 f& ]7 u! B触动利益是比触动灵魂要难的。但政贵有恒,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过去办企业拿执照要几十天的时间,多时上百天。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平均4天,最少的地方1天。现在大约9成的政务服务是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不见面办。实际上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篱,使惠企利民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惠企利民的措施我们会继续推进下去。0 s1 B" f) ^$ {, Y7 ^2 q
3 f; ] j: o8 M7 _+ t [
大家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看一看,那里都是改革力度大、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多,所以经济蓬蓬勃勃。当然,我多次强调,“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责,“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放”也不是放任,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尤其是对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群众利益的,像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要加强监管,违规违法的必须惩处。现在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使市场主体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 U1 K" j3 O! ^1 G2 y
6 S# o5 F6 m$ ?" ?3 X: \3 r. t6 z+ |
$ g. m- s& l* S
2 F+ b( l' H' {
编辑:常相婧- ?9 {) N3 S0 U, P6 D
审校:高扬 姚璟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 v' H2 W" W8 @1 I8 R2 j
6 x, b, m0 e( m ~' b
a+ A* ?+ ]* ?& V# I! K* ~+ W% r& U1 W原文作者:中国海关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