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说明:本文为非官方的解读,也不是纯粹的解读,仅作为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文中的内容与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愿望,仅作为学术交流、参考与分享,不代表任何人的立场。我们希望能与广大企业沟通交流,从实践中得到更多情况,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探讨,共同提高政策把握能力,提高公司关务管理能力与决策水平,规范公司关务管理,符合海关管理规定。& }& }6 Q0 R) e' h
+ o; z0 Y# l* m) y0 M- X* {# ]5 N9 L修订四、将《办法》第二十七条修改为:
. w4 V0 H0 Q7 z 加工贸易货物应当专料专用。7 t* Y4 o4 x3 y6 O. H% a1 V
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经海关核准,经营企业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可以进行串换,但料件串换限于同一企业,并应当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6 N1 Q/ E3 p$ H1 T9 q f) O
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
: f8 b/ t$ `3 y
, w$ f( Q' Q/ K1 R! F 解读:
6 K/ d" J; t9 V0 e2 z 1、保税货物应当专料专用。这里的专料专用不仅指的是保税原料用于保税成品生产,也应该包括保税原料的保管、使用和处理。总的来说要符合海关的监管规定。例如上文规定的保税货物必须按海关指定的地方存放(本企业或经海关批准的地方)、按海关审批的生产合同进出口、内销需要先向海关批准等。2 j( k& i+ ^+ d1 V
2、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经海关核准,经营企业可以串料。
3 N4 \. A' K+ X6 [* p 1)保税料件之间串料。
$ F0 |' P l) ^ 2)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串料。
' Y) D; t0 @. ?4 E5 y 3)料件串换限于同一企业,并应当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
2 [. w- \0 t& ^ 4)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 z( y9 P' v. H
对于上述的问题,在实际的加工贸易运作中,不管是来料加工企业还是进料加工企业,串料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Y: R9 g; d6 M
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发生串料并没有先向海关申请,最后的结果是,根据加工手册的成品出口计算耗量后,某些原料有剩余,某些原料短缺。由于加工贸易业务的管理滞后特点,加工手册的“理论剩余数”将结转到下一本手册,而这些情况如果长期发生,则可能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导致公司原料指标不够,甚至无法正常生产的情况。这点我们要非常注意,因为这是导致手册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某些企业可能是主要原因。手册原料短缺的结果是补征税,而被替换的原料出现假剩余,这样的一来一回,损失双倍。
9 O2 k1 `0 e1 ^1 o因此,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在串料操作中十分注意控制,由于目前向海关申请串料后的具体操作没有明确的指引,现时的手册核销是按手册单耗计算的结果进行计核的,你的剩余量或短缺过大将需要向海关进行解释。
6 p4 r. f$ G' d) U 这里建议加工贸易企业尽量不要进行保税料件之间串换,而是企业加强内部的沟通,在确认订单后立即转设计部或生产部并计算物料用量,检查是否有足够保税原料。如果发现原料不够要用其他料件替代时,立即通知报关员对手册进行变更。如因情况紧急,提供订单等资料,最好公司高层一同向经贸局、海关请求加快办理手续的帮助。 |
|